成都街头,一位90岁高龄的蛋烘糕婆婆,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依然风雨无阻地摆摊,着实让人心生敬佩。然而,最近围绕着她的,却不是赞扬,而是铺天盖地的争议。17元一个的蛋烘糕,堪比星巴克的价格,以及“爱买不买”的服务态度,让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直呼“踩雷”。 究竟是世风日下,还是婆婆真的“变味”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90岁的坚守:最初的感动
故事的开端,是充满温情的。薛婆婆早年为了给儿子治病欠下巨额债务,儿子离世后,她还要照顾66岁患病的女儿和生病的孙女。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只能靠着卖蛋烘糕来维持生计。凌晨就出摊,风里来雨里去,这份坚韧感动了不少人。最初,网友们纷纷为她点赞,自发地在网上宣传,希望能够帮助这位可怜的老人。
舆论反转:高价与差评齐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越来越多的顾客前去“打卡”,差评也开始如潮水般涌来。17元一个的蛋烘糕,价格远高于成都当地普遍的4-5元,这让不少人觉得难以接受。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婆婆的服务态度并不好,甚至有顾客表示,想拍照都要先转账500元!除此之外,卫生问题也备受诟病,例如用手摸鞋后直接制作蛋烘糕等。
味道呢?很多顾客反映,蛋烘糕的味道也并不尽如人意,不是烤糊了,就是馅料变质了。原本带着同情和支持的心情而来,结果却换来糟糕的体验,这让许多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婆婆的“委屈”:各有各的难处
面对汹涌的差评,薛婆婆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她表示,自己的菜馅都是自制的,而且以肉菜为主,成本自然比较高。至于服务态度,她则称自己经常遇到不讲理的顾客欺负,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变得“凶”一点。
“我也想好好说话,可是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啊!” 婆婆无奈地说道。她还坦言,自己遭遇过车祸,腿里有钢板和螺丝,干不了其他的活,但为了照顾家人,只能继续摆摊。
争议的背后:同情心该如何安放?
薛婆婆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老年人创业、服务态度、网络舆论等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我们同情薛婆婆的遭遇,敬佩她为了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忽视顾客的真实感受,高价、差评、卫生问题,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知名美食博主乐乐软糖也去探访了薛婆婆的蛋烘糕摊。她的视频并没有一边倒的批评,而是相对客观地呈现了薛婆婆的现状。乐乐软糖指出,薛婆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看到了她的不易和坚持。
乐乐软糖的探店视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薛婆婆的故事。
月入三万:是励志还是讽刺?
据了解,薛婆婆走红后,月收入最高可达三万元。这对于一位90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有人认为,这是励志的典范,证明了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一个靠透支人们同情心赚取高额利润的老人,并不值得尊敬。
你怎么看?
90岁蛋烘糕婆婆的争议,仍在继续。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没有简单的答案。你认为薛婆婆的做法是否合理?你对这件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蛋烘糕的滋味:是回忆还是失望?
蛋烘糕,作为成都的特色小吃,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对于很多人来说,蛋烘糕的滋味,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然而,薛婆婆的蛋烘糕,却让不少人感到失望。高昂的价格,糟糕的体验,让人们对这份传统小吃的印象大打折扣。
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将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人捧红,也可以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薛婆婆的走红,无疑是网络效应的体现。
但是,这种网红效应,对于薛婆婆来说,究竟是助力还是伤害呢?一方面,它让薛婆婆的生意变得更好,增加了她的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争议和压力。
老年创业:值得提倡还是需要规范?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创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加收入。老年人创业,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值得提倡。
但是,老年人创业也需要规范。老年人由于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社会应该为老年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
生活百态:理解与包容
薛婆婆的故事,只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喜有悲,有甜有苦。
面对这些故事,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份指责和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生活。
争议仍在:谁来守护那份最初的感动?
时至今日,关于薛婆婆的争议仍在继续。或许,我们无法改变薛婆婆的做法,也无法左右网络舆论的方向。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或许,这才是对薛婆婆,也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选择。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回忆起成都的蛋烘糕,不再只有失望,而是最初的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