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中国饭,诋毁中国文化,700万网红遭央视打码,人设彻底崩塌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5-04-08 09:06:42

[赞]2025年4月5日,央视《新闻周刊》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团模糊的马赛克。

这团马赛克背后,是曾坐拥770万粉丝的网红李美越。

一夜之间,他从“文化输出使者”沦为全网唾弃的争议人物。这位混血网红亲手撕碎了自己精心编织的人设。

流量投机游戏

李美越的走红,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密码。

2021年,李美越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所以东北话是国际语言》,穿着大红大绿的东北棉袄,操着一口刻意夸张的方言,对着镜头挤眉弄眼。

视频中,他称自己“用东北话征服世界”,评论区一片欢腾:“这老外比咱还东北!”

这条视频让他收获200万点赞,也为他定下了“中西文化桥梁”的人设基调。

此后,李美越的创作愈发“本土化”,他在巴黎街头穿唐装舞扇子,在罗马斗兽场前打太极,甚至将“大花棉袄”穿到北欧极光下。

粉丝们也非常乐意为这种“文化反差”买单,称他“让老外见识真正的中国”。

但细看之下,李美越的视频从未深入文化的内核,只是将中国元素当作猎奇道具。

一位民俗学者曾评价:“他的作品像快餐,吃多了会腻,但没人关心营养。”

2023年,一段李美越在欧洲街头被路人围观的视频爆火。

镜头里,李美越裹着花袄蹦蹦跳跳,外国游客好奇地摸他的衣服,他则用英语大喊:“这是中国时尚!”

这条视频让他粉丝突破500万,也让他彻底沉迷于“文化人设”的红利。

一位合作过的编导透露:“他私下常说,穿得越土,老外越觉得新鲜,中国人越觉得自豪。”

傲慢比无知更致命

2025年3月,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的中国行,成了李美越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为了蹭热度,他主动提出担任甲亢哥的翻译兼导游。

起初的合作看似顺利,李美越带甲亢哥穿大花袄逛胡同,教对方用筷子吃炸酱面,直播间人气一度突破百万。

然而,一场直播中的“翻译事故”,彻底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

当甲亢哥的粉丝热情地围上来打招呼时,李美越转头用英语说:“他们像牲口一样狂叫,不是正常人。”

甲亢哥当场愣住,皱眉反驳:“你才不正常!”直播间弹幕瞬间炸锅,而李美越却嬉皮笑脸地打圆场:“开个玩笑嘛!”

类似的情节接连上演,理发师委婉表示“脏辫难打理”,他翻译成“嫌你头发太脏”。

介绍中国女性时,他用“chick”(小妞)一词,还调侃“要不要帮你找几个”。

甲亢哥多次黑脸拒绝,他却变本加厉:“美国人就这么说话!”

事后,网友扒出直播录屏逐句分析,发现李美越并非“语言能力不足”,而是刻意制造冲突。

一位翻译专业的学生指出:“牲口、邋遢这些词在中文语境里极具侮辱性,他不可能不知道。”

更讽刺的是,李美越早年曾在《非正式会谈》中担任美国代表,以“尊重文化差异”为标签吸粉无数。

如今,他却亲手撕掉了这层伪装。

黑历史发酵

争议爆发后,李美越发文辩解“为了节目效果”,并将问题归咎于文化差异。

但这篇声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网友不仅不买账,还翻出了他更多黑料。

2018年,李美越被前妻曝出婚内出轨,当时妻子怀孕8个月,他却被拍到与空姐在酒店私会。

面对质问,李美越摔碎妻子手机,甚至辱骂:“你凭什么管我?”最终,他靠一笔封口费平息了风波。

此外,李美越早期视频中“爱妻顾家”的形象也被揭穿,所谓的“给妻子做饭”是团队摆拍,私下他连孩子的生日都记不住。

这些旧闻与翻译事件叠加,让网友彻底看清了他的双面性:“一边卖深情人设,一边出轨,一边吃文化红利,一边诋毁中国。”

连曾力挺他的粉丝也倒戈:“我们捧你,是因为你代表中国文化,不是让你把它当笑话!”

央视出手

4月5日,央视在报道甲亢哥中国行时,将李美越的脸打上了马赛克。

没有声明,没有批评,但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官方的定调。

当晚,李美越被央视打码的事情冲上热搜榜首,评论区一片叫好:“马赛克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更讽刺的是,李美越的抖音账号仍在更新,最新一条视频中,他穿着汉服在樱花树下念诗,点赞数却不足五千。

昔日追捧他的粉丝,如今在评论区刷屏:“别演了,马赛克男。”

而他合作的品牌方也迅速切割,一条曾标价50万的广告视频被悄然删除。

甲亢哥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尽管遭遇翻译风波,但他因尊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圈粉无数。

在故宫直播时,他认真听导游讲解历史,尝试川菜时,他被辣到流泪仍坚持吃完,甚至学了一句“入乡随俗”作为口头禅。

离开中国前,甲亢哥在微博发文:“这里的安全、热情和文化深度让我震惊。”

这条动态收获200万点赞,评论区最高赞写道:“真正的尊重,从来不需要表演。”

结语

李美越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流量时代的荒诞,有人靠真诚赢得掌声,有人用投机换来昙花一现。

当他将文化视为戏服、将粉丝视为韭菜时,就注定了被反噬的结局。

央视的马赛克不仅模糊了他的脸,更抹去了一个网红时代虚浮的缩影。

如今,他的账号依然挂着700万粉丝,但每条视频下的留言都在提醒:互联网或许没有记忆,但观众永远分得清真诚与算计。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信息来源:

0 阅读:63

漫悠芸端的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