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在当今追求健康与美的社会大环境下,肥胖已从个人身材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焦点。它不再仅仅关乎个人形象,更是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的关键因素,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与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肥胖人口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当聚焦中美韩三国,肥胖率的巨大差异让人瞠目。美国以约40%的肥胖率,成为全球肥胖问题重灾区,走在其街头,肥胖者随处可见。
韩国,一直给人以国民身材苗条的印象,然而实际肥胖率达34.4%,打破了大众固有认知。至于中国,肥胖率究竟处于何种水平?
是低于美韩,还是也在悄然上升?这一悬念,亟待我们深入探究肥胖背后的复杂成因,以及其对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美国,作为经济、科技强国,却在肥胖问题上深陷困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肥胖率稳定在40%左右,意味着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两个饱受肥胖困扰。
近十年间,重度肥胖比例持续攀升,如今近十分之一的美国人属于重度肥胖人群,且重度肥胖女性数量近乎男性的两倍。
肥胖问题在全美各州广泛分布,2023年,所有州的肥胖率均超20%,23个州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而在2013年前,并无州肥胖率如此之高,肥胖已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美国肥胖问题根源与饮食结构紧密相连。风靡全球的快餐文化盛行,汉堡、炸鸡、薯条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是众多美国人日常饮食的“主角”。这些快餐价格亲民、购买便捷,契合快节奏、忙碌的生活,却为肥胖埋下隐患。
像常见的汉堡,厚实牛肉饼搭配大量芝士、黄油及酱料,热量超高,再配上大杯可乐,一顿快餐热量轻松超人体日需热量一半。
此外,美国饮料市场满是高糖饮品,可乐、果汁饮料、能量饮料等添加糖过量,长期饮用易致糖分堆积转化为脂肪。

美国的生活方式同样是肥胖“帮凶”。科技发展让生活便捷,也让人们愈发“慵懒”。久坐不动成为常态,成年人平均每天坐着超8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极少。
办公室长时间面对电脑、居家长时间沙发娱乐,身体消耗能量锐减,摄入热量无法及时消耗,自然以脂肪形式储存。同时,美国公共交通欠发达,私家车出行普遍,进一步减少了日常运动量。
肥胖率在美国还呈现文化与阶层差异。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历人群,肥胖患病率约32%,而高中文凭或更低学历人群,这一比例高达45%左右。
高学历者注重健康,了解营养知识,会选择健康食物并保持运动习惯;低学历者因缺乏健康意识,易受高热量食物诱惑,且工作性质等因素导致没时间、资源锻炼。

提到韩国,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韩剧中苗条的主角与娱乐圈身材完美的偶像明星,在传统认知里,韩国人似乎远离肥胖。然而现实却出人意料,最新数据显示,韩国成年人肥胖率已达34.4%,与大众对韩国人的苗条印象形成鲜明反差。
韩国肥胖率攀升与饮食结构变迁紧密相关。韩国传统饮食以泡菜、冷面、海鲜等为主,清淡健康,富含膳食纤维与优质蛋白,热量较低。
但随着全球化和生活节奏加快,韩国人的饮食习惯悄然改变。西式快餐迅速扩张,麦当劳、肯德基等遍布街头,炸鸡、汉堡、披萨等高热量食物成了不少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之选。

韩国人均每年消费炸鸡超20只,还常搭配薯条、可乐,一顿摄入热量远超身体所需。同时,外卖行业兴起,烤肉、拌饭、炸酱面等高热量、高脂肪外卖食品,因制作追求口感,大量添加油、盐、糖,长期食用极易致体重增加。
生活习惯的变化也助推了韩国肥胖率上升。韩国职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每天长时间久坐办公桌前,缺乏运动。韩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运动量不足30分钟,远低于世卫组织推荐标准。长时间久坐使身体能量消耗减少,脂肪逐渐堆积。
此外,韩国电子烟吸烟率近年直线上升,到2024年,烟草制品总体使用率达22.6%,其中电子烟吸烟率升至8.7%。虽电子烟无热量,却可能影响人体食欲和代谢,部分人使用后食欲增加,进而导致体重上升。

中国,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近年来肥胖率的上升趋势也备受关注。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这意味着,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每六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肥胖。而这一数据,目前仍处于上升通道,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率可达65.3%,肥胖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健康隐患。
中国肥胖率上升的背后,饮食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餐桌变得越来越丰富,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显著增加。

曾经,粗茶淡饭是中国人的日常饮食,而如今,各种西式快餐、甜品、油炸食品等,已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
以奶茶为例,近年来,奶茶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一杯奶茶的热量往往在300-500大卡之间,甚至更高。而许多年轻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奶茶,这些额外摄入的热量,很容易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此外,外卖行业的兴起,也让人们的饮食变得更加“随意”。外卖菜品往往为了追求口感,添加了大量的油、盐和糖,长期食用,对体重的影响不言而喻。

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中国肥胖率上升的“催化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转向了脑力劳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成为常态。在办公室里,人们一坐就是一整天,缺乏运动,身体消耗的能量大幅减少。
据统计,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的运动量不足1小时,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与此同时,电子娱乐产品的普及。
也让人们在闲暇时间更倾向于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而不是进行体育锻炼。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使得热量消耗减少,肥胖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除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社会因素也对中国肥胖率的上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熬夜等现象普遍存在。
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影响新陈代谢,从而使脂肪更容易堆积。而熬夜,则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增加食欲,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肥胖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0%以上。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等,也可能对体重产生影响。
吸烟虽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肥胖,但它会影响人体的味觉和嗅觉,使人对食物的口感和味道变得不敏感,从而更容易摄入过量的食物。

肥胖问题如同悬在中美韩三国乃至全球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威胁着大众健康。美国高热量饮食与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韩国饮食结构西化和快节奏生活,中国肥胖率的上升态势,无一不在警示着我们。
肥胖不仅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高发,更给国家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面对肥胖的严峻挑战,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个人应从当下做起,合理规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坚持运动锻炼,挥洒汗水,保持充足睡眠,修复身体机能。
社会各界也要齐心协力,营造健康生活环境,传播健康理念。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并肩,以实际行动对抗肥胖,拥抱活力满满的健康生活,为自己和身边人打造美好未来,让健康幸福成为生活主调。
冲凉的瘦洗澡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