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去寻找生活在中亚的大月氏人,希望与大月氏建立联系,双方共同夹击匈奴。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当时的西域生活着乌孙,大宛、康居、大夏、安息、大月氏等众多国家,汉武帝为何偏偏要和大月氏联合,来共同攻打匈奴?

原来,在整个战国时期,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基本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就连统一匈奴各部,最后把汉高祖围在白白登山的匈奴冒顿单于,在小时候也被父亲头曼单于送到乌孙当质子。
由此可见,当时的大月氏有多么强大。那么,大月氏这个民族,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最后他们又到哪里去了呢?
伊朗高原上的来客大月氏和今天的欧洲人、印度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上古时期的古印欧人。他们生活在今天的东欧平原。
公元前2300年左右,有一支古印欧人来到了伊朗高原,后世称之为古提人。
随后这批古提人推翻了当时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朝,在当地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但是,这个外来者的统治在当地并不稳定,仅仅过了10多年,他们就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击败。

战败之后,古提人就被苏美尔人驱逐出伊朗高原,古提人不得不继续向东寻找生存空间。
后来经过一千多年的探索,这批古提人终于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来到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
来到这里的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吐火罗人。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生活下来之后,他们继续向东寻找出路,在公元前900年左右,他们又深入祁连山来到了今天的河西走廊。
自此,他们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留下了一个官方名字——月氏人。

公元前900年,此时正值中国的西周王朝刚刚建立。月氏人的到来,让中西方的文化,有了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接触。
在此时期,中原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盛况,而月氏人也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赶走了生活在敦煌的乌孙人,统一了河西走廊。并在张掖建立了昭武城,作为自己的都城。
昭武城的遗址,就在今天张掖的黑水城遗址之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持续六百年的乱世。而此时的月氏也是不甘其后,翻越祁连山,控制了湟水流域的青海地区。
此时的月氏“控弦十万”,已然是当时一大强国。
在大秦帝国蒸蒸日上的十年间,月氏人又发兵北上,打败了当时的匈奴。
匈奴的头曼单于,不得不将自己的儿子冒顿,送到月氏的昭武城当质子。
做完这一切之后,月氏以昭武城为中心,分别在今天武威、酒泉、张掖、瓜州,敦煌设立据点,以维护其统治的正常运行。

公元前210年,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病逝,胡亥继位成了二世皇帝。就在胡亥继位的当年,月氏、匈奴都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胡亥登基的那一年,在月氏当质子的匈奴王子冒顿,偷偷跑回了匈奴,并射杀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成为新的匈奴大单于。
与秦二世这个败家玩意儿不同的是,冒顿单于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秦朝天下大乱,到汉朝建立的这段时间里,冒顿单于 统一了匈奴各部,并向南侵扰大汉边疆。
为了解决匈奴的骚扰,汉高祖刘邦出动40万大军征讨匈奴,没想到其本人却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
但好在,冒顿单于和汉高祖刘邦谁也奈何不了谁。后来迫于汉军源源不断的援军到来,冒顿单于放开口子,让汉高祖刘邦离开。
而见识数量如此庞大的汉军,冒顿单于一时也不再对汉朝用兵,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的月氏,准备去报当年的阶下之仇。

冒顿单于回到漠北之后,开始对月氏国连年用兵。随着常年的打击,月氏国沿着900多年前的来时路,西迁到准格尔盆地。但还有一部分不愿意走的月氏人,则是留在了当地,或翻越祁连山去了青海,甘南等地,与当地的古羌人生活在了一起。
后来,那些西迁的月氏人被人称为大月氏,而留在祁连山南部的月氏人被称为小月氏。
自此之后,同根同源的月氏人,开始了两段不一样的征途,在后世的几千年里,再也没有交集。
留在祁连山南部的小月氏很快就被当地的羌人同化,百年之后,再也没有他们的踪迹可寻。而西迁到准格尔盆地的大月氏,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匈奴人并不打算放过他们。
公元前176年,此时匈奴的冒顿单于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老上单于接替了他的位置。而后匈奴老上单于命匈奴右贤王继续向西追杀大月氏。
匈奴大军很快在准格尔地区找到了大月氏人的驻地,并突袭了他们的营帐,随后对其展开疯狂的攻杀。
在战斗中,大月氏王被匈奴俘虏,匈奴人杀害了月氏王,并将其头颅做成了酒杯,以报当年月氏人欺负他们的仇恨。
大月氏王被杀之后,剩余的月氏人无法与匈奴人抗衡,更不用说报仇。他们只能擦干眼泪,继续西行至伊犁河流域和伊克塞湖附近。

伊犁河流域本是中亚塞种人的世居地,月氏人击败了塞种人,在伊犁河流域生存了下来。
大月氏人本以为摆脱了匈奴人的追杀,击败了塞种人,就可以在伊犁河流域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但偏偏冤家路窄,此时在伊犁河流域东边居住的,正是当年被月氏人从敦煌赶走的乌孙人。
乌孙人和月氏人过往的仇恨自不必说。而今的乌孙人看到月氏人落难,自然要落井下石一番。
公元前155年,在阿尔泰山以东的乌孙国联合匈奴,对大月氏展开穷追猛打。
面对乌孙和匈奴的步步紧逼,月氏人不得不再次西迁,经过了千难万阻之后,大月氏人终于南下到吐火罗斯(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北天竺国(今喀什米尔地区)。
公元前145年,在大月氏的不断努力之下,他们穿越了大宛国,向南征服了吐火罗斯的大夏国,并在中亚撒马尔罕建立大月氏国,在阿姆河流域稳定了下来。

公元前138年,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大月氏逐渐从流亡的惨状中恢复了一些生机。此时,身处东方的大汉帝国,在汉武帝的领导下,正准备反击匈奴。但此时的西域诸国,包括河西走廊,都被匈奴所控制,这让汉武帝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很被动。
由于知道大月氏和匈奴是世仇,大月氏人还有国王的头颅被匈奴人做成酒杯的耻辱。汉武帝便派张骞出使西域,去寻求与大月氏结盟,东西夹击匈奴。
但是张骞去往月氏要经过匈奴人的领地,张骞在前往大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这一关就是十年。
公元前129年,汉使张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大月氏国,向月氏国王传达了汉武帝希望共同夹击匈奴的意愿。

但此时的大月氏刚从流离失所的生活中稳定下来,不愿意再重返西域找匈奴寻仇,便拒绝了大汉帝国夹击匈奴的请求。张骞只能无奈回国。
谁曾想,汉使张骞刚走,一个庞大的大月氏国,就分裂成五个小国。
又过了160年的时间,在公元30年左右,五国之一的贵霜,灭掉了其它四个小国,完成了月氏国的统一。后世称之为贵霜王朝。
贵霜王朝建立之后,月氏人一路向西进攻安息帝国,一路向南攻打印度北部,一度成为中亚大国。甚至还于137年,派军七万,攻打大汉西域都户府的班超,后来由于实力不济,最终与汉朝讲和。

公元180年左右,贵霜王朝再次分裂,而后一分再分,再也没有完成过统一。
公元241年,贵霜王朝被波斯的第二帝国萨珊王朝所灭,少部分分大月氏人逃往印度北部。
自此,月氏人的记录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而今印度北部的古贾人,很大程度上是月氏人的后人。
胡说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