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人的世界里,每次出钓都盼着能收获心仪的鱼儿。然而,有些鱼却不太受待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被钓鱼人嫌弃的五种鱼,其中外来物种占到了三种,有一种甚至送都没人愿意吃。
清道夫原产于南美洲,它的长相实在有些奇特,身体扁平,全身布满坚硬的骨板,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鱼看着就透着股 “不好惹” 的劲儿,可它在咱们水域里,却成了个让人头疼的角色。清道夫是杂食性鱼类,啥都吃,水里的藻类、底栖动物、水中垃圾,甚至其他鱼类的鱼卵和幼鱼,都是它的盘中餐。在一些南方水域,清道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水生生态系统。它食量惊人,大量吞食本土鱼类的鱼卵,导致本土鱼类数量锐减。而且清道夫的肉质粗糙,口感极差,还有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就算处理得再干净,做出来也难以下咽。钓鱼人钓到清道夫,大多都是直接扔回水里,可这又会让它继续危害本土鱼类。所以,清道夫在钓鱼人眼中,那是既讨厌又棘手的存在。
埃及胡子鲶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也叫革胡子鲶。它的身体呈圆筒形,头部扁平,有四对须。埃及胡子鲶适应能力超强,耐低氧,能在污水中生存,这也导致它在一些水质较差的水域大量繁殖。它是肉食性鱼类,性情凶猛,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为食。不过,埃及胡子鲶生长环境复杂,一些生活在污水区域的个体,体内积累了大量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等。这样一来,它的肉质不仅不好吃,食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钓鱼人就算钓到了,也不敢轻易食用,更别说带回家了。而且,埃及胡子鲶繁殖能力强,在本土水域不断扩张,挤压了本土鲶鱼的生存空间,这也是钓鱼人嫌弃它的重要原因。
罗非鱼,这原产于非洲的鱼类,也叫非洲鲫鱼。它身体呈长椭圆形,侧扁,鱼鳞比较大。罗非鱼适应能力极强,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在污水、肥水等环境里都能活得好好的。它还是杂食性鱼类,食物来源广泛。在我国南方一些水域,罗非鱼大量繁殖,数量众多。但钓鱼人对它却不太感冒,一方面是因为罗非鱼数量太多,钓到它已经没有了惊喜感。另一方面,罗非鱼的肉质相对较柴,口感一般,尤其是在一些水质较差水域生长的罗非鱼,还有一股异味。相比其他肉质鲜嫩的鱼类,罗非鱼确实不太能满足钓鱼人对美味的追求,所以常常被钓鱼人嫌弃。
麦穗鱼原产于亚洲东部,虽然它不是严格意义上从国外入侵的鱼类,但在一些地区,它也给钓鱼人带来了不少困扰。麦穗鱼体型小巧,身体细长,呈圆筒形。它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幼虫、藻类等为食。麦穗鱼繁殖能力超强,适应性广泛,在很多水域都能快速形成种群。钓鱼人讨厌麦穗鱼,是因为它太贪吃了。在钓鱼时,经常能看到麦穗鱼成群结队地抢食饵料,浮漂不断地出现虚假信号,让钓鱼人不胜其烦。而且麦穗鱼体型小,钓起来没什么成就感,也不好处理,所以在钓鱼人眼中,它是个不太受欢迎的小家伙。
塘鲺塘鲺,这里说的可不是本土塘鲺,而是指外来的埃及塘鲺的近亲,在一些地方也被混淆称呼。这种塘鲺和埃及胡子鲶长相相似,适应能力同样很强,能在污水环境中生存。塘鲺的生长环境导致它身上的腥味特别重,肉质也比较粗糙。而且,在一些人观念里,塘鲺生活在污水里,吃的东西也比较杂,觉得它不太卫生。就算钓鱼人钓到了,也很少有人愿意拿回家烹饪食用,甚至有人调侃,这种鱼送都没人吃。在市场上,塘鲺的价格也比较低,相比其他鱼类,它实在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在钓鱼人和食客眼中,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这五种被钓鱼人嫌弃的鱼,各有各的原因。外来物种因为对本土生态造成破坏,加上自身食用价值不高,不受钓鱼人待见;而像麦穗鱼、塘鲺,一个因为影响钓鱼体验,一个因为食用口感和卫生观念问题,也被钓鱼人列入了 “嫌弃名单”。
钓友们,你们在钓鱼过程中,钓到这些被嫌弃的鱼时,都是怎么处理的呢?对于如何控制外来物种鱼类的扩张,改善钓鱼环境,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快来评论区分享分享,让我们一起探讨,让钓鱼这项活动更加有趣,让我们的水域生态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