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农村年轻人为什么不种地呢?不划算,没奔头,跌份?

品史悟过去 2025-03-28 22:14:44

前言

我就是90后,现在村里面也确实没年轻人在村里种地,就算想回去种地,也怕丢了面子,不敢和家里提,另外就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打工存点小钱也干不了什么大事,还怕亏了老本。

九零后农村年轻人不种地,说白了其实就8个字—— “不划算,没奔头,跌份”。

1. 钱太少:种地不如打工一个月

算笔账:

种一亩水稻一年挣500元,10亩地才5000元,不如进城送外卖、进厂打工,一个月就能赚到。

例子:广西小伙阿茂,家里6亩地,父母种地年收入3000元,他去深圳电子厂打工,包吃住月薪6000元,直言:“种地?我一天工资顶家里一亩地收入!”

成本高到离谱:

种子、化肥年年涨价,遇上旱涝虫灾可能血本无归。

2. 太丢脸:相亲都被嫌弃“土”

婚恋市场“歧视链”:

女方一听男方在家种地,直接拒绝:“嫁给你天天晒成黑炭?不如找个城里打工的。”

社交鄙视:

同学聚会时,种地的被调侃“老农民”,打工的却炫耀新手机、潮牌鞋。

年轻人心理落差大:“宁可饿死也不回村种地!”

3. 不会种:从小没下过地,技能断层

教育“脱农”:

90后农村小伙从小被父母教育要读书,要“跳出农门”,很多人连水稻小麦都分不清。

例子:湖南大学生小理放假回家,父亲让他帮忙插秧,他反问:“秧苗不是直接撒田里就行吗?”

技术门槛高:

现代农业要用无人机播种、智能大棚控温,年轻人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只能干瞪眼。

4. 看不到希望:种地=混吃等死?

村里只剩老人:

回村种地意味着和七姑八姨打交道,经常会被说“没出息”。

政策“够不着”:

补贴大多给种粮大户,普通农民一亩地补百八十块,年轻人不屑:“这点钱连流量费都不够!”

要想让90后种地,得解决3个问题

1、钱给够:种地年收入至少赶上打工(月均5000元以上)

2、给面子:让农民成为“高级职业”,发证书、上社保;

2、有科技:用无人机、直播卖货取代锄头扁担,年轻人觉得“酷”才会干。

总结:不是年轻人吃不了苦,而是时代变了——父辈种地为生存,90后种地要生活!

以上是一些个人浅见,朋友们,如果你是90后的话愿意回去种地吗?快来留言分享吧!

【图文整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品史悟事儿,感恩相遇,感恩关注。



0 阅读:1
评论列表
  • 2025-04-07 10:11

    种地都是父传子,没有得到传承会种地吗?以为种地像打螺丝那样不动脑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