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登基只有18岁,在朝中毫无根基,他如何能够扳倒霍氏家族

纵古观今 2025-04-26 11:04:19

公元前 74 年,长安城未央宫前殿,18 岁的刘病己身着玄色帝服,在霍光等大臣的簇拥下登上皇位。这个曾在民间流浪、襁褓中便深陷牢狱的皇孙,此刻看似君临天下,实则不过是权臣手中的傀儡。霍氏家族盘踞中枢数十年,子弟姻亲遍布要职,而新帝既无外戚扶持,又无旧臣班底,宛如置身于荆棘丛中的孤狼。但历史最终证明,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博弈,却以少年天子的完胜告终。汉宣帝刘病己用八年隐忍与雷霆手段,书写了一曲从囚徒到霸主的逆袭传奇。

一、从囚徒到天子:一场命运的豪赌

刘病己的童年,是在潮湿阴暗的郡邸狱中度过的。征和二年(公元前 91 年),祖父卫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母族卫氏被族灭,尚在襁褓中的他也被投入监狱。廷尉监邴吉看着这个啼哭的婴儿,明知太子蒙冤,便悄悄指派两名女囚胡组、郭征卿哺育他,自己每日探视时还偷偷带来衣物和食物。五岁那年,汉武帝听信方士 “监狱有天子气” 的谗言,派郭穣诛杀狱中所有人,邴吉竟以身体堵住牢门,怒喝:“皇曾孙在此!普通人尚不可枉杀,何况天子血脉?” 一夜对峙后,汉武帝终于醒悟,下诏大赦天下。

这场劫难后,刘病己被送往祖母史良娣的娘家抚养,后又被收入掖廷户籍,成为名义上的皇孙。但在霍光等权臣眼中,这个在市井中长大、娶了平民之女许平君的少年,不过是个便于操控的棋子。当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选中刘病己,正是看中他 “在朝中无根基、在民间有声望” 的双重特质 —— 既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又可确保霍氏继续掌权。

然而,霍光低估了苦难对一个人的锻造。牢狱中的恐惧、民间的冷暖,早已让刘病己深谙生存之道:他懂得何时该低头,何时该蛰伏,更明白权力场上的温情背后往往藏着刀锋。当他踏入皇宫的那一刻,便在心底埋下了复仇与掌权的种子,只是此时,他需要用极致的隐忍来浇灌这颗种子。

二、傀儡皇帝的生存之道

即位之初,汉宣帝将 “孙子皇帝” 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霍光每次入朝,他都起身相迎,目光中满是谦恭;朝臣奏事,必先经霍光过目,即便霍光假意请辞,他也坚决拒绝,下诏称 “万事皆先关白光”。这种近乎卑微的姿态,让霍光放松了警惕,却让宣帝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地节三年(公元前 67 年),霍光的心腹田延年被弹劾贪污三千万钱。此案看似普通,实则是宣帝对霍氏集团的一次试探。他明知田延年是霍光废立刘贺的关键人物,却故意将案件交由霍光处理 —— 既不赦免,也不施压,只在一旁静观其变。霍光本想包庇,却因田延年拒不认罪而骑虎难下,最终田延年自杀谢罪。宣帝此举,既向霍光表明自己无意干预其 “家事”,又让霍氏集团看到:皇帝并非全然傀儡,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真正的剧痛来自许皇后之死。本始三年(公元前 71 年),许平君怀孕待产,霍夫人霍显为让女儿霍成君上位,买通女医淳于衍,在汤药中投入附子。许平君服药后腹痛如绞,临终前抓着宣帝的手哭问:“陛下,这药为何这么苦?” 宣帝强忍悲痛,看着霍氏送来的 “慰问” 队伍,心中已然明了凶手是谁。但他只是默默为许平君举行葬礼,转身便册封霍成君为皇后 —— 不是不想复仇,而是此时的他,连保卫妻子的能力都没有。

这段日子里,宣帝常常独自在未央宫的长廊徘徊,望着殿角悬挂的玉佩(许平君所赠)出神。他知道,隐忍不是懦弱,而是像狼一样潜伏在草丛中,等待猎物露出破绽的那一刻。

三、霍光薨逝:权力重构的契机

地节二年(公元前 68 年)春,霍光病逝。宣帝亲自主持葬礼,以皇帝级别的规格将其安葬在汉武帝陵旁,谥号 “宣成”。表面上,他对这位 “冢宰” 的去世悲痛不已,实则在暗中摩拳擦掌 —— 属于刘病己的时代,终于来了。

第一个向他敲响警钟的是御史大夫魏相。魏相密奏:“霍氏子弟垄断兵权,霍显骄横不法,若不早图,必成后患。” 宣帝立刻升任魏相为给事中,将其纳入核心决策圈。随后,他展开了对霍氏集团的 “外科手术式” 打击:

首先是兵权。当时,霍氏掌握着长安城的禁卫军:霍光的女婿范明任未央宫卫尉,邓广汉任长乐宫卫尉,外孙女婿赵平任骑都尉,孙女婿王汉任中郎将。宣帝下诏,将这些职位全部改由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舅舅史高(史良娣侄子)等亲信担任,同时明升霍禹为大司马,却免去其右将军屯兵的实权,只给一个 “戴帽不掌权” 的虚职。霍氏子弟发现兵权被夺时,为时已晚。

其次是政务权。霍氏长期通过尚书台控制朝政,大臣奏章需先呈副本给尚书令霍山,经其筛选后皇帝才能看到。宣帝果断废除副本制度,允许吏民直接 “诣阙上书”,绕过霍山直达天听。此举看似只是流程改革,实则斩断了霍氏干预政务的触手,让尚书台沦为空壳。

与此同时,宣帝开始大肆封赏 “自己人”:追封许平君为 “恭哀皇后”,立其子刘奭为太子,封许广汉为平恩侯;将救命恩人邴吉提拔为太子太傅,又任命魏相为丞相。这些动作环环相扣,许、史外戚与邴吉、魏相等清流重臣形成合力,逐渐构建起对抗霍氏的权力网络。

四、骄横必亡:霍氏集团的自我毁灭

霍光在世时,霍氏子弟便因 “椒房之亲” 而骄纵不法,奴仆冯子都竟敢在长安大街上驾车冲撞丞相府,甚至拔刀威胁守门官吏。霍光一死,失去约束的霍显更是变本加厉,她常常乘坐装饰华丽的马车,带着数十名奴婢在御道上横冲直撞,连未央宫的卫卒都不敢阻拦。当民间开始流传 “许皇后之死与霍氏有关” 的流言时,霍显非但不收敛,反而将真相告诉了儿子霍禹、侄子霍山霍云,引发家族恐慌。

“如今丞相魏相掌权,皇帝又亲近许史,一旦旧事被翻出,我们霍氏必遭灭族!” 霍显的哭骂惊醒了醉生梦死的子弟。他们决定孤注一掷:计划以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的名义设宴,邀请许广汉、史高等人赴宴,席间伏杀后再废宣帝,立霍禹为帝。然而,这个漏洞百出的阴谋尚未实施,就被宣帝安插在霍府的眼线得知。

地节四年(公元前 66 年)七月,宣帝突然下诏,将霍云、霍山等霍氏核心成员免职,同时派羽林军包围霍府。霍禹试图反抗,却发现兵权早已不在手中,只能束手就擒。最终,霍禹被腰斩,霍显及诸女眷被处决,霍山、霍云自杀,受牵连者达数千户。霍成君也被废黜,幽禁于昭台宫,十二年后自杀身亡。曾经不可一世的霍氏集团,在短短三个月内灰飞烟灭。

五、隐忍背后的帝王心术

汉宣帝扳倒霍氏,看似是权力斗争的胜利,实则是一场精密的布局。他的成功,源于三大核心策略:

其一,以 “柔” 克刚的隐忍哲学。从即位到霍光去世的八年间,他始终扮演着 “温顺羔羊” 的角色,甚至在许皇后被杀后仍迎娶霍成君,这份常人难及的克制,让霍氏放松了戒备。正如他后来对太子刘奭所说:“吾非乐为卑屈,乃知羽翼未丰时,必借风而翔。”

其二,精准的权力切割术。他没有一次性与霍氏决裂,而是通过 “夺兵权、空尚书、培亲信” 三步曲,逐步瓦解其势力。尤其是 “明升暗降” 对待霍禹,既避免了打草惊蛇,又让霍氏在幻觉中走向覆灭。

其三,利用霍氏的骄横激化矛盾。霍显毒杀许皇后、霍氏奴仆欺凌大臣,这些行为早已引起朝臣不满,宣帝巧妙地将自己包装成 “受害者”,让铲除霍氏成为 “顺应舆情” 的正义之举。当霍氏谋反时,他更是占据了道义制高点,使对手毫无翻盘之机。

结语

汉宣帝的逆袭,是一场弱者对强者的精准狙击。他用八年时间编织罗网,在霍光去世的那一刻收网,既展现了政治家的耐心,又彰显了果断的行动力。这场胜利,不仅终结了霍氏专权,更开启了 “昭宣中兴” 的盛世:他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大破匈奴,将西汉推向新的高峰。而他的故事也告诉后人:真正的强者,从不急于亮剑,而是在黑暗中磨砺刀锋,等待阳光照亮战场的那一刻。当霍氏的鲜血染红未央宫的台阶时,那个曾经在狱中啼哭的婴儿,早已蜕变成了掌控帝国命运的铁血帝王。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