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虽然迎来短暂的和平,但内战的阴云笼罩在华夏大地的天空上,国民党最终发动内战,使得党内不少爱国人士愤然起义,投向共产党。
刘善本正是起义人士之一,而且他是第一个驾机飞往延安的飞行员。
空军历来就有“天之骄子”的称号,作为第一个起义的飞行员,共产党如何对待刘善本呢?
刘善本
立志救国,加入空军1915年,刘善本出生于山东省乐昌县的农村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自小聪明,个性刚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暴露出侵略中国的野心。
当时还在学校读书的刘善本与同学自发组成进步组织,走上大街游行呐喊,声援抗日救国运动。
次年,刘善本考入北平大学附属高中部,这时他已经是17岁的大好男儿,思索着如何为处于危难中的国家贡献一份心力。
1935年,刘善本从高中毕业,中国面临的处境更加不妙。
外有日本侵略者入侵国土,内有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国内众多声浪反对,坚持所谓“攘外先安内”、“剿匪再抗日”的荒唐策略,连续多次对中共苏区发动“围剿”,导致国家内斗不休,侵略者气焰嚣张。
国家危难,刘善本心里也不好过。
那时在众多高校间流传着“航空救国”的思想,刘善本深以为然,认为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举足轻重,遂报考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顺利考入。
刘善本
同年夏天,刘善本先是在南京国民党的“空军入伍生营”学习陆军知识,一年后就转入中央航空学校洛阳分校,开始接受作为战机飞行员的初级飞行训练。
初级飞行员的训练并不轻松,相当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刘善本从不怕苦,不如说这种磨炼正是他的追求,他反而希望自己经历的磨炼多一点,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两年时间过去,他成功通过考核,从分校被调入总校,开始接受中级飞行训练。
刘善本
在此期间,刘善本知晓“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已经与中共合作,全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他的内心无比高兴,只是可惜自己还没有彻底完成战机飞行员的学业,还不能上战场杀敌。
抗日受阻,渐生失望然而刘善本高兴过早,很快他就知道,自己把国民党想得太“简单”。
蒋介石始终对“西安事变”耿耿于怀,要不是顾忌全国人民的反对声浪,他绝对不会同意与中共合作。
到全面抗战爆发时,蒋介石玩起阳奉阴违的把戏,经常实行“不抵抗政策”,意图“保存实力,消灭中共”。
全面抗战初期,日军装备精良,本就有优势,加上蒋介石的这一系列行为,导致抗战初期形势并不乐观,严重地打击了多地抗日军民的士气。
当时还在空校的刘善本听说后心里很不舒服,对国民党自私自利的行为甚是不耻,却又无可奈何。
这还没完,按照原定计划,他所在的轰炸部队在正式毕业之前要到战场去跟日军较量,经历战争洗礼,结果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所在的部队被撤到河西走廊和兰州一带,不允许上前线作战。
很显然,蒋介石将他们这支空军部队视为日后消灭中共的重要战力,意图“雪藏”。
蒋介石
“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上头那些人竟然还想着争权夺利,简直就是不顾国家安危,无视人民生死!”
刘善本既愤怒又无奈,开始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感到失望。
部队撤到后方,许多飞行员整日无所事事,消极度日,刘善本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他不愿放松警惕,坚持每日训练,锻炼身体,钻研航空理论、飞行技术,时刻做好上战场的准备。
在他的影响下,战友们都打起精神来,团结一致,时常一起训练,互相鼓励。
留守后方期间,刘善本正式从空校毕业,先后在成都空军轰炸总队、第六大队以及第八大队担任过准尉、少尉、中尉飞行员。
刘善本
刘善本听说八路军在兰州有办事处,因对国民党“保存实力”的做法不满,曾产生过投靠八路军抗日的想法,奈何因为种种原因,终未能如愿,刘善本只能苦闷地待在后方,等待上战场的时机。
好在,随着时间流逝,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开始朝着全世界正义人民的方向倾斜,国内抗日战争亦逐渐好转,让留守后方的刘善本心里好受了一点。
那段时间刘善本也没有闲着,不曾停止过努力。
1943年,轰炸部队在青海大河坝、玉树、昌都一带举行试飞,刘善本作为副驾驶兼领航,不料试飞途中,大队长蔡锡昌出现缺氧昏厥的情况,刘善本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驾机回归,赢得众多战友的赞誉。
同年,部队送刘善本去美国学习,在美国,他对领航计算尺提出改革意见,圣地安娜航校极为重视,为此作出嘉奖,刘善本着实为国人争光了一回。
刘善本
1945年春天,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国内抗日战场上,日军败退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让远在美国的刘善本深感振奋。
同时,他还接到一个更加兴奋的命令——取道印度回国。
刘善本立刻意识到,应该是抗日战争到了最后关头,他回去能够上战场,给予日军最后一击,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
然而,当他途径印度卡拉奇时,上头又下达命令,让他在卡拉奇“原地待命”,不得妄动。
刘善本接到这个命令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国民党玩这种手段已经不是第一次,他哪里还不明白?
刘善本
这分明又是老蒋搞“保存实力”那一套,不愿让他们这批飞行员上战场,要留着他们作为“杀手锏”,日后对付共产党呢!
刘善本一腔报国志,原本打算赶上抗日战争的最后关头献上一身热血,不料又一次被国民党浇了一头冷水。
如果说,当初被指派留守后方只是让他对国民党感到几分失望的话,那如今便是完全失望,他对这个总是把争权夺利放在第一位的政党失去了信心。
目睹暴行,愤然起义抗日战争末期,在国内战士们奋勇杀敌,为国家奋战时,刘善本却寂寞地待在印度卡拉奇,与美国制造的B-24型轰炸机作伴,内心苦闷无比。
这一待,就是六个月,直到日本投降后,他才收到驾机回国的命令。
回去之后,刘善本又一次被国民党的举动给惊到了。
他早就知道,蒋介石视中共为匪类,一直吵吵嚷嚷着“攘外先安内”,但他没有想到,如今抗日战争才刚过去,国家、人民才刚刚从水深火热之中解脱出来,国民党竟不顾人民死活,打算与中共决裂!
刘善本
刘善本回到国内接到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运送军火。
“这帮人要搞内战!”
刘善本不蠢,国民党这么大费周章调集军火物资,不是为了消灭共产党还能是为了什么?
“我该怎么办?”
刘善本的内心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作为一名军人,他必须尽忠,对部队忠诚,严守纪律,这是军人的基本要求。
但他不光是一名军人,他还是一名中国人,也是中国的人民之一,怎么能够走到人民的对立面?
刘善本
那时湖南一带发生水灾,国民党有精力调集军火物资,难道没有精力调集物资去救灾吗?竟然视三百万人流离失所而不顾!
刘善本内心挣扎之际,突然想起自己读过的两本书——《红星照耀中国》、《新民主主义论》。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抛出过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如今,这个问题又从刘善本的心底浮现,他的内心中进行着光与暗的较量,他突然明白,其实当时的中国大地上,也正面临着光与暗的较量,他必须在光与暗中作出选择!
蒋介石为了稳压共产党一头,竟不知廉耻地与美国人接触,寻求支援。
毛主席于1946年6月22日发表声明,痛斥蒋介石的行径,反对美国政府的行为。
毛主席
翌日,南京城内,十万名群众自发集结,一致向国民政府请愿,呼吁停止内战。
让刘善本万万没想到的是,国民党竟然不顾民意,派兵镇压民众,造成“下关惨案”,随后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调集30万兵力向解放区进发,决心发动内战!
彼时中国大地上最重要的两个政党,谁是“光”,谁是“暗”,已经很明显,刘善本目睹国民党的暴行,毅然作出选择。
蒋介石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当天,国民党空军八大队上尉飞行员刘善本利用运送军火的机会,愤然起义,驾机飞往延安!
如鱼得水,一展所长到达延安之后,刘善本的结局如何?四个字:如鱼得水!
刘善本
一到延安,刘善本和机组人员均受到毛主席、朱老总的欢迎,毛主席亲自出来迎接,并举行欢迎大会。
会后,朱老总邀请一行人到延安窑洞参观做客。
共产党一向主张作风廉洁,即使延安是当时的中共总部,环境也是相当艰苦,无法给予刘善本等人优厚的物质待遇。
刘善本到达延安,收到的最大“厚礼”只是一条香烟和五包饼干而已。
不过刘善本一点都不在乎,不如说,正是共产党作风廉洁,才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定没有错,这才是他所认可的政党。
刘善本和家人
1946年9月22日,毛主席在办公室亲自接见刘善本,委托他去东北筹建第一所航空学校,并与刘善本合影留念。
刘善本与主席告别后,马不停蹄地赶到黑龙江地区,出任航校副校长,刘善本在工作同时,还要面临敌机的骚扰,兼之各种设备教材缺乏,工作初期很艰苦。
刘善本亲任教官,又教航空理论,又教实际操作,亲自设计教学设备,还编写《领航学》、《仪表学》等教材书籍。
由他所设计、制作的测风盘,在航校和部队内广泛使用了许多年才被淘汰掉,可见作用之大。
在刘善本的努力下,东北航校顺利建立起来,为我党培养空军人才。
刘善本(后排中间)和东北航校的学员们
1948年,锦州前线缴获一架C-46运输机,机体破损严重,但刘善本为了给航校增加设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该机返回航校。
刘善本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一心一意只为国家奉献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他的贡献得到上级的高度认可,被中央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建立,举办开国大典时,刘善本作为领队,驾驶飞机飞越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往后他在空军学校中担任过校长、副校长、主任等重要职位,同时兼任空军军部要职,先后做过空军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
刘善本
在刘善本没有投靠之前,我党在空军建设方面尚处于空白期,刘善本对中国人民空军的创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美援朝爆发时,刘善本任航空兵第10师师长,带领解放空军痛击美军,曾组织过空军首例夜袭作战,并在战中使用电子对抗、照明轰炸等战术,以此闻名。
1955年,军衔授予大会上,刘善本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9年后晋升空军少将军衔。这是党和人民对他的高度认可。
1968年3月10日,刘善本去世,终年53岁,骨灰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结语“这是一声响亮的信号,宣告‘人民不朽,正义不朽,在黎明的号角里,一切魔鬼都要退散!’”
这是当年一位诗人听说刘善本驾机投奔延安的事迹后,亲自为他写下的赞歌。
刘善本的义举使得各解放区的军民深受鼓舞,促使后来许多具有爱国志向的国民党官兵奔向光明,投向解放区。
自刘善本开创空军投奔共产党的先例起,国民党空军先后有100多人起义,这些人称刘善本为“正义先驱”,是刘善本给了他们奋起反抗的勇气。
1949年9月24日,毛主席宴请包括刘善本在内的众多国民党起义人士时,曾感慨万千地指出:“由于国民党军中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了迅速增强的空军和海军。”
在我国空军发展的历程上,刘善本这个名字将永远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