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往台湾后,随行的官兵约有六十万之众,包括正规军、游杂武装和国共内战中被“拉壮丁”者,来台初期,受政策号召,大陆籍官兵多抱着短期内将返回大陆的幻想,却不曾想这一去返乡之日就成了遥遥无期。当年他们都是十八、九岁,正当『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青年,却在内战中被迫或懵懵懂懂地随着国民党来到台湾,到了1980年代这些青年们都已是年过半百之人,此时无不渴望返乡探亲,一解数十年思乡之苦。此一阶段的台湾社会又逢政治解严、思想转型,因此站在人道立场呼吁,允许老兵返乡探亲的声音随之高涨,1987年5月,由老兵何文德组成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在这些民间力量的组织推动及不懈努力下,鉴于大环境的变化,1987年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7年11月2日,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半个月内十万份申请表即被领取一空,老兵们开始正式踏上返乡之旅。然而,由于迁台老兵多半清寒,没钱回乡的大有人在,因此各界纷纷发动捐款,作为老兵返乡探亲的补助款。
何文德组织的返乡探亲团
何文德在集会中
《我们已经沉默了四十年》传单
老兵们终于达成返乡的心愿,正是“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但由于两岸已经隔绝了四十年,人事景物不复当年,思乡之苦虽解,现实问题也接踵而至。有些老兵当初在家乡已结婚生子,来台后觉得回乡无望在台湾又娶妻生子,结果返乡之后由于有些老兵的原配并未改嫁,一直在等其丈夫归来,而台湾这边另娶的妻子此时也才发现原来丈夫在大陆早有原配,而自己原来竟充当了“第三者”而不知,面对这一切,老兵们自是无处说苦。也有一些老兵因身无财产,不符合家乡亲人的期望而遭冷落。四十年光阴,时代造成这些人与两边的社会都产生疏离,此时的部分老兵反而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就像某些老兵所说:“在台湾,他们说我们是外省人;在家乡,他们说我们是台湾人……”。但不管如何,至少这持续了四十年之久的思念之情终于在此刻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老兵重遇母亲后的动人一幕
图为老兵回乡探亲的情景
如今,两岸已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两岸人员往来极大便利化,返乡不再是难题。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从此不再是阻隔亲情的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