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下半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步入了一个显著的调整阶段。首先,环京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如涿州、廊坊等,房价率先出现了下滑趋势,这一变化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随后,调整的风潮逐渐蔓延至二线城市。郑州、天津、石家庄等地的房价也开始呈现出调整态势,市场的整体走势进一步明朗。
国内房价调整的背后,首要原因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自2016年起,政府就着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仅在2021年,调控次数就高达650次,这一密集的政策调控直接促使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而当前楼市的长期调整趋势,更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长期调控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许多人的收入减少甚至失业,这使得老百姓难以承受当前的高房价。
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周期,对多数只有一套自住房的家庭而言,其实影响相对有限。毕竟,购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只要居住环境舒适,房价的波动并不会对这些家庭造成太大的困扰。
然而,对于那些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来说,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长期调整阶段,这些家庭可能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对于拥有多套房子的家庭来说,他们往往将大量财富投入到了房地产领域。数据显示,房产占据了国内居民家庭总资产的77%,而金融资产仅占23%。这种资产配置方式使得房价波动对这些家庭的影响尤为显著。一旦房价进入调整周期,这些家庭的资产将不可避免地大幅缩水。
以某位上海市民为例,他在2022年以400万的价格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多,这套房产的市场价值已经降至256万。这样的缩水幅度无疑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严峻形势。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赚钱效应,炒房客对后市的信心也大幅下降。这种情绪的转变直接反映在了二手房市场上,上海、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纷纷突破15万套大关。如此庞大的挂牌量,使得二手房的变现难度日益加大。以上海静安区为例,有业主去年挂牌出售的62平米房子,尽管价格从520万降至400万,但至今仍未能成功出售。
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的情况更为严峻。由于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人口流出大于流入,导致房价持续下跌。在这样的背景下,二手房东想要将房子挂牌出售变现,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近期,选择断供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多个城市的房价持续下跌,导致购房者的首付款几乎全部蒸发。面对这样的损失,一些投资炒房者往往选择断供,将房子直接交给银行处理。
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使得许多购房者的收入减少甚至失业,经济压力骤增。这些购房者由于无力继续按月偿还房贷,只能无奈选择断供。然而,断供并非明智之举,因为银行不仅会收回房子,还会通过法律途径将其拍卖,同时,断供者还会被列入失信人黑名单,给生活和消费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在面对经济困境时,购房者应谨慎考虑各种解决方案,尽量避免走到断供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