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在出席一场智库论坛活动时,就特朗普曾承诺的24小时内结束冲突进行辩解。凯洛格诡辩道,“特朗普总统确实说过要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这是他的公开言论,但是他没说哪一年,哪一天……”。凯洛格说完这句话后,引起哄堂大笑。
俄乌冲突是极其棘手的问题,不要说24小时、半年,给特朗普4年时间,直至他的第二任期结束,他都无法做到结束俄乌冲突。
为何这么笃定?第一: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领土问题都涉及到核心利益。因为领土是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形象地说,领土性质等同于个人“宅基地”。
乌克兰人会放弃领土与俄和谈结束冲突吗?并不会。俄罗斯人已经承受了不小的伤亡代价和装备、财政损失,会把吃到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吗?并不会。
从三年的战斗来看,前期俄军发动“闪电战”,快速控制大量乌领土,中后期推进速度大幅放缓,慢如蜗牛。按照这个规律,围绕着乌军收复领土和俄军巩固领土收益的战斗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可能会像普京曾暗示得那样,“彼得大帝在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中收回了领土,这样的事情也落到了现在一代人的身上”。
第二:俄乌在安全保障问题上的矛盾之尖锐,比领土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4年,俄罗斯兵不血刃,以公投方式鲸吞克里米亚。8年后,俄罗斯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控制乌东部四州部分地区。乌克兰人很担心未来可能再次遭到俄军攻击,因此不遗余力的乞求西方提供安全保障,并将安全保障视为俄乌停火的必备前提条件。
按照常理来说,乌克兰先后两次被俄罗斯鲸吞领土,有安全担忧是正当合理的,俄方也应该能理解。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俄方十分抵触西方提供安全保障。
为何抵触?乌东冲突和克里米亚危机过后,俄乌和西方签署《明斯克协议》,协议规定了关于停火时间、撤离方案、监督手段等等。2022年12月,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语出惊人,声称《明斯克协议》是为了给乌克兰争取时间。
这番言论刺激到了俄罗斯,原来《明斯克协议》不是为了停火,只是西方和乌克兰的缓兵之计。俄方担心,西方向乌提供安全保障,可能也是缓兵之计,目的是重新武装乌克兰,等来日再战。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就不可能再次上套。
第三:“换人计划”太过于想当然,严重脱离现实。特朗普政府考虑换掉泽连斯基,推动乌克兰举行大选,选出一个可配合特朗普结束俄乌冲突的傀儡。
“换人计划”可行吗?乌克兰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显示,67%的受访者信任泽连斯基,较一个月前的57%上升10个百分点。泽连斯基在乌克兰是有基本盘的,而且很稳固,想换掉泽连斯基很难。退一步讲,即使能换掉,新上来的人也得延续泽连斯基的政策,否则会激起民愤。
同样,关于换掉普京结束俄乌冲突的臆想也不现实,普京的支持率一直很高,很难换掉。如果普京出现身体问题或者其他问题,继任者也得延续普京的政策。
第四:特朗普对乌采取两项限制措施,分别是暂停军援和情报支持。对俄罗斯的措施正在酝酿中,根据特朗普的说法,他考虑加大对俄制裁力度。
靠这些措施能迫使俄乌和谈结束冲突吗?乌克兰背后还有欧盟力挺,此前英国牵头组织挺乌峰会,十多个国家支持继续援乌。欧洲国家虽然衰退了,但底蕴犹存,还能继续吃老本儿,支撑乌军继续打下去不是问题。至于所谓的对俄制裁,早已被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证实作用不大。
第五:如果有域外国家出手,大力支持俄罗斯,直至吞掉整个乌克兰,俄乌冲突不就能结束吗?
当特朗普向普京暗送秋波的时候,蒙古国的内心会产生安全焦虑,这时候,就能理解为何欧洲患有“恐俄症”,以及为何要把俄乌冲突与自身安全利益挂钩。当能感受到这种安全焦虑,就可以清醒的了解域外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逻辑。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就是个死胡同,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走,都走不通。特朗普所承诺的24小时、半年内结束俄乌冲突,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弱国无外交
笑死我了……乌东四州一开始是谁的你搞清楚没?如果我说如果啊,乌克兰有能力或者说西欧有能力支持乌克兰击退俄罗斯,司机会去跟美国寻求帮助?一群欧洲佬一天到晚就会口头支持司机,真的要出钱、出人、出力立马全成缩头乌龟了。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自强,一味的寻求他人的庇护注定没有出路。失去美国的支持乌克兰也就失去了继续对抗俄罗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