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挤走后,英国核电站成本超支,英政府居然指望中企继续掏钱

窦来嗦娱 2025-03-18 03:32:38

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曾经的工业巨头英国,在核能技术方面一度领先全球,但后来,英国在建造核电站时遇到了麻烦,不得不依靠其他国家的帮助。

可人总是贪婪的,2015年签完合同后,项目几杯一拖再拖,直到2022年英国彻底将中国挤走。

但是将中国挤走后却发现项目成本严重超支,不得已只能烂尾,面对资金缺口,英国政府居然还指望被排挤的中国企业继续掏钱。

这样的要求任谁听了都会感到无比的可笑,当初,英国政府为何要排斥中国企业?现在,又凭什么指望中企买单?

英国核电的鼎盛时期

二战后,英国迅速意识到核能的巨大潜力,开始了核电站的建设,随后的十几年里,英国核电事业蓬勃发展。

到了60年代中期,英国已建成了11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了5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成为当之无愧的“核电三巨头”之一。

在这一时期,英国政府高度重视核电发展,将其视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核电产业,包括提供资金支持、简化审批流程等。

在政策的推动下,英国的核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科研人才涌入核电领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核电研发队伍。

这个辉煌的时代,见证了英国在核电领域的领先地位,英国不仅建成了大量先进的核电站,也成为了全球核电技术的引领者之一,然而,这样的辉煌却没能持续太久。

衰落的开端

进入70年代,英国的核电发展开始放缓,一方面,此时北海油田的发现为英国提供了新的能源选择。

相比于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核电项目,开采北海油田显得更加经济、高效,英国政府开始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石油开采领域,核电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也对英国的核电产业造成了冲击。

受经济形势影响,英国政府开始削减对核电的投资,一些在建核电项目被迫中断或推迟,同时,石油危机导致化石燃料价格暴涨,进一步削弱了核电的经济竞争力。

此外,核电安全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英国政府和公众对核电的支持度有所下降,核电审批和建设面临更多阻力,但真正对英国核电产业造成致命打击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

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上台,推行大规模的国企私有化改革,核电行业也未能幸免。

原本由国家电力公司垄断的核电市场被打开,私营企业获准进入核电领域,然而,私有化改革却没有给英国核电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反而加速了其衰落。

私有化改革后,英国再未新建过核电站,大量优秀的核电人才和技术开始流失,英国在核电领域的领先优势逐渐丧失。

曾经引以为傲的英国核电产业,就这样走向了衰落的深渊。

英国寻求合作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英国重新意识到发展核电的重要性。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减少化石燃料消耗,英国决定重启核电建设。

2006年英国政府宣布新建一批核电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位于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欣克利角C核电站计划建设两座欧洲压水堆核反应堆,单台装机容量达175万千瓦,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核电机组之一。

项目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被誉为英国核电复兴的标志性工程,然而,经历了数十年的产业衰退,英国核电工业的基础已经十分薄弱。

要独立完成欣克利角C这样的大型项目,英国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捉襟见肘。为解决这一难题,英国政府决定引入外资,对外招标寻求合作伙伴。

2013年10月,英国政府宣布与法国电力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法国电力公司将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并持有项目66.5%的股份。

同时,为进一步分担投资风险,法国电力公司又与中国广核集团达成合作,中方将参股欣克利角C项目33.5%的股份。

就这样,中英法三方携手,开启了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建设之路,2016年9月,在经过三年的前期准备后,中广核正式与法国电力公司签订了最终投资协议。

根据协议中方将投资60亿英镑,占股比例为33.5%,双方就此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欣克利角C项目的启动,让英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寄望这个耗资180亿英镑的巨型工程,能让英国重振昔日核电雄风,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所有人当头一棒。

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经济形势恶化,英镑汇率大幅贬值,受此影响,欣克利角C项目的施工环境急剧恶化,原材料、设备、人工等各项成本骤然上升。

据测算,仅因英镑贬值一项,项目成本就增加了近20亿英镑。面对巨额亏空法国电力公司和中广核首当其冲。

为填补资金缺口,英国政府竟向中方股东提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要求——再多承担15%的成本。

这无疑是让中方为英国的决策失误买单,遭到了中方的强烈反对。

更雪上加霜的是,同一时期,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下掀起了一股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排斥浪潮,并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企在英投资设置重重障碍。

甚至有英国高官公开鼓吹“中国威胁论”,渲染中国参与核电建设的“安全隐患”,种种迹象表明,英国已将中方视为“不受欢迎的客人”。

对此,英国政府不仅没有澄清立场,反而变本加厉,派遣航母打着"捍卫航行自由"的幌子前往南海挑衅。

中英关系因此急转直下,欣克利角项目也受到严重影响,前景堪忧,经过审慎评估,中广核最终在2022年做出了一个艰难但明智的决定——退出欣克利角C项目。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1.9.27——英媒:英国想迫使中企从200亿英镑项目中退出,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中广核撤资的后续影响

中广核撤资给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带来巨大麻烦,原定的建设资金一下子少了许多。

项目现在非常缺钱,原本预计的160亿英镑预算已经远远不够,涨到了460亿,英镑据估算,项目预算已超支近150亿英镑,成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烂尾工程。

英国政府到处寻找新的投资者,希望能有人来接手这个项目,但因为项目风险太高,很多人都不敢投资。

包括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国家以及英国本土的企业,都对这个项目持谨慎态度。

中广核退出英国核电项目,不仅仅是出于商业考虑,更重要的是对英国政府缺乏诚信的反击。

英国政府把项目费用上涨的责任推给中广核,还想让中广核承担部分额外费用,这种做法很不合理,也没有担当。

此外,英国媒体也对中广核进行负面宣传,想把项目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中国身上,这种行为也有失公允。

种种迹象表明,英国政府和媒体对待中广核的态度并不友好,这也是导致中广核最终选择退出的重要原因。

0 阅读:0

窦来嗦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