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舰队被“封锁”?收复台湾后两大军港可用,或迎来太平洋舰队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4-21 03:06:13

台湾问题不光是咱民族统一的大事,对中国海军来说更是战略上的大翻身。

东海舰队这些年被地理位置卡得死死的,出海就被美日盯着,活动空间跟笼子里的鸟似的。

要是台湾回归,咱能用上苏澳港和左营港,直接冲破第一岛链,往太平洋里闯。

东海舰队的现状

东海舰队是中国海军三大主力之一,主要负责东南沿海的防务,任务不轻。总部在浙江宁波,下头还有舟山、福建等地好几个基地。

舰队装备挺硬核,有052D导弹驱逐舰、054A护卫舰、071船坞登陆舰,还有最新的075两栖攻击舰,火力覆盖近海作战全套需求。

2023年绕台军演的时候,这支舰队就在台湾海峡露了一手,证明自己不是摆设。

但问题来了,东海舰队的地理位置实在太憋屈。

舟山基地离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也就几百公里,宁波港更是在美日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卫星24小时盯着,舰艇一出港就被锁定,压根没啥隐蔽性可言。

更麻烦的是,第一岛链这条“铁链子”横在面前——从日本九州到台湾,再到菲律宾,愣是把东海舰队堵在近海,出不去太平洋。

美军在冲绳、横须贺的舰队随时能掐住咱的命脉,日本自卫队也在旁边虎视眈眈。

这种局面下,东海舰队再牛也只能在“家门口”转悠,远洋作战根本玩不转。

第一岛链的概念最早是冷战时期美国搞出来的,目的就是遏制中苏。

现在这玩意儿还是个大麻烦,东海舰队要想出去,得硬闯日本和台湾之间的海域,风险高得离谱。

战略上说,这叫“被封锁”,不是说真有人拿锁链子锁住了,而是地理和敌方力量把咱卡得死死的。

舰队作战半径也就几百公里,撑死了到东海晃一圈,碰上美日的航母编队只能干瞪眼。

中国海军的开路人

张爱萍将军是中国海军的元老级人物,他生在四川达县一户普通人家,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还赶上军阀混战那会儿,日子不好过。

18岁的他参加了共产党搞的农民起义,直接入了党,第二年就加入红军,从此一辈子跟革命绑一块儿了。

张爱萍打仗很有一套,1934年长征,他跟着红一方面军跑了几万里,干过侦察、搞过后勤,乌江边还组织部队搭浮桥,硬是顶着炮火把大部队弄过去了。

抗日战争时,他在华北带游击队跟日军干,1940年在江苏跟新四军会师,算是正式跟东南沿海搭上了线。

1942年,美国杜立特空袭后,他还带队救了几名坠机的美军飞行员,跑了几百公里把人弄回来,胆子大得很。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迎来人生高光。

1949年,他当上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负责把国民党留下的一堆破船收拾成正规海军。那会儿条件差得要命,舰艇都是修修补补的旧货,技术人员也没几个。

张爱萍不含糊,亲自跑船厂盯着维修,还搞培训班教人怎么开船。1950年,他把东海舰队的前身建起来,驻扎舟山,算是给东南沿海撑起了第一道海上防线。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张爱萍当志愿军军长,清川江战役是他指挥的,熬夜看地图那是常事。回国后,他干过国防部副部长,还管过“两弹一星”的海军部分。

张爱萍对东海舰队的意义不只是建了个队,他给中国海军定了个调——得往深海走,不能老窝在岸边。

两大军港带来的翻身仗

台湾的地理位置对东海舰队来说就是个“命门”,要是收复台湾,咱能直接用上苏澳港和左营港,这俩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小码头,而是能彻底改变舰队命运的战略支点。

苏澳港在台湾宜兰县东北角,背靠中央山脉,正对太平洋。

水深十几米,大型舰艇随便停。港口位置绝了,出海就是西太平洋,完全绕开第一岛链的堵截。

现在台湾用这地方驻扎海军,设施齐全,有码头、维修厂、仓库,补给能力很强。要是东海舰队拿下这儿,等于多了个直通深海的大门,舰艇从这儿出去,能直接跑几千公里,干点啥都方便。

左营港在高雄市左营区,是台湾最大的海军基地,也是他们海军司令部的老巢。

这地方设施更牛,有船坞、油库、指挥中心,能停一大堆舰艇,还能修船补给。地理上,它守着巴士海峡——那是南海跟太平洋的咽喉,战略价值高得吓人。

要是东海舰队跟南海舰队联手,从左营港出击,巴士海峡就能攥在咱手里,美日的船想随便过都得掂量掂量。

有了这俩军港,东海舰队的活动范围直接翻倍。

苏澳港可以当远洋跳板,部署驱逐舰、潜艇,跑西太平洋巡航。左营港适合搞两栖作战,071、075这些登陆舰放这儿,随时能出任务。

更重要的是,台湾还有造船厂和后勤基地,高雄的船厂能修舰艇,宜兰的仓库能存物资,后勤保障一下就上去了。

舰队从“近海晃悠”变成“远海硬刚”,跟美日正面掰手腕的底气就有了。

战略上看,这俩港口能让东海舰队摆脱第一岛链的限制,直接威胁美军在西太平洋的部署。

冲绳的美军基地得重新算账,日本自卫队也得调整策略。

有人估算,台湾回归后,东海舰队的作战半径能从几百公里蹦到几千公里,这不是小打小闹,是整个战略格局的翻盘。

太平洋舰队的可能性

台湾回归不光是解了东海舰队的锁,还可能让中国海军更上一层楼——组建太平洋舰队。这事儿听着挺玄乎,但其实早有人提出来了。

战略专家胡波2021年在《战争与岩石》里就说过,中国得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各放一支远洋舰队,台湾要是回来,这计划就真能落地。

太平洋舰队要是建起来,估计会以东海舰队为核心,加上台湾的港口资源。

苏澳港当主基地,052D、055这些主力舰放这儿,跑远洋任务。

左营港搞两栖作战和后勤支援,075两栖攻击舰在这儿集结,随时能出海。

任务上,这支舰队得干点大事,比如护海上贸易线、反海盗、搞外交访问,覆盖范围从东海到中太平洋,甚至印度洋都能摸到边。

这对亚太格局的影响大了去了,中国海军现在有350多艘作战舰艇,吨位全球第一(《南华早报》2025年3月数据),但远洋能力还是短板。

有了太平洋舰队,咱能在西太平洋跟美国硬碰硬,挑战他们在海上的老大地位。美军在关岛、夏威夷的基地得加码,日本也得跟着紧张。

长远看,这还能给全球海上安全出份力,比如护航商船、参加国际演习啥的。

当然,这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后勤得跟上,台湾的船厂得升级,修舰艇得更快。

海军训练也得改,远洋作战不是近海巡逻,学院可能得在高雄开分校,专门教怎么打远海仗。

舰队还得配更多补给舰、航母,硬件上不能掉链子。

太平洋舰队要是成了,中国海军就能从近海跳到远洋,亚太格局都得跟着变。

参考资料

东海舰队编队紧接南海舰队出岛链赴远海训练 环球网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