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北京三里屯,一群刚蹦完迪的年轻人挤进闪着粉绿招牌的蜜雪冰城,扫码下单的声音此起彼伏。店员小陈却顾不上招呼客人,正对着摄像头拍下当天最后一张照片——案板上切剩的柠檬被装进黑色废弃袋,封口处贴上“废弃”标签。这是蜜雪总部最新铁律:“柠檬绝不过夜,闭店必须直播销毁”。当茶饮界掀起“不眠之战”,这场关于新鲜与成本的暗战,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

1. “通宵奶茶店”成新刚需:数据揭示熬夜经济学
蜜雪试点城市数据显示,夜间10点至凌晨5点订单占比达27%,其中高校周边门店凌晨订单激增300%。考研党、代驾司机、夜班护士构成核心客群,一句“冰鲜柠檬水来续命”的备注道出深夜生意火爆的真相。
2. 成本与收益的极限拉扯:多赚3000元要多付4人工资
郑州某24小时门店店长算账:夜间营业额日均增加2800元,但水电费暴涨60%,员工需三班倒,人力成本增加4000元/月,“总部要求必须保本才推广,现在是在刀尖上跳舞”。
3. 行业跟风预警:茶百道、古茗测试“通宵模式”
已有5家茶饮品牌被曝秘密筹备24小时门店,上海某商业分析师指出:“夜间茶饮毛利率比白天高15%,但供应链和食安风险成最大拦路虎”。


1. “直播丢柠檬”防作弊:AI识别+地理定位双保险
新规要求每日闭店前,店员须在总部系统上传三张照片:未用完的柠檬切片特写、装入专用废弃袋的全景、带门店编号的封条近景。系统通过砧板纹理AI比对、照片GPS定位杜绝“P图应付检查”,违规门店直接冻结原料采购权限。
2. 残酷算数:每天倒掉200斤柠檬,成本谁来扛?
以单店日均消耗80斤柠檬计算,为应对夜间客流波动,需多备30%库存,导致试点店每日平均废弃25斤柠檬。按产地收购价3元/斤计算,单店月损失超2000元,但总部坚持:“宁可亏钱也要撕掉‘隔夜茶’标签”。
3. 员工抗议与消费者力挺:抖音掀翻“柠檬垃圾桶”热潮
有店员拍下成袋丢弃的柠檬发抖音抱怨:“每天倒掉我三天工资”,却意外引发消费者好评潮。相关视频播放量破亿,热评第一写道:“看着心疼,但下次更敢点了”。


1. 供应链生死时速:冷链车凌晨补货成常态
为匹配24小时营业,河南总仓至试点城市的配送频次从每日1次增至3次。凌晨2点的冷链车上,柠檬与椰果的到店温度必须≤4℃,司机老李吐槽:“现在送奶茶原料比送疫苗还严”。
2. 价格屠夫遭遇挑战:4元柠檬水能否扛住成本风暴?
业内测算,24小时营业+每日鲜柠檬制度,使单杯柠檬水成本增加0.8元。但蜜雪明确承诺“经典款绝不涨价”,靠冰淇淋、圣代等高毛利产品填补缺口,风险在于夜间客单价通常比白天低40%。
3. 疯狂内卷下的出路:自动榨汁机与柠檬期货对冲
已有门店测试全自动柠檬清洗切片机,将人工成本降低70%;总部被曝与云南柠檬基地签订“保价保供”协议,甚至考虑引入金融工具对冲价格波动,被戏称“卖奶茶的玩起华尔街游戏”。



1. 深夜党的狂欢VS早八人的愤怒
大学生小周凌晨4点发朋友圈:“感谢蜜雪救我狗命”,配图是捧着柠檬水在图书馆刷夜;而早晨7点买早餐的王阿姨发现:“柠檬水居然要等现切,以前都是直接打好的”。
2. 测评博主揭秘:销毁的柠檬到底新不新鲜?
有博主蹲点翻查蜜雪“柠檬垃圾袋”,发现切片边缘无氧化发黑,质疑:“明明还能用,太浪费了吧!” 粉丝却力挺:“就冲这较真劲,活该它赚钱”。
3. 行业地震:现制茶饮进入“分秒必争”时代
中国饮品协会专家点评:“从‘日鲜’到‘时鲜’,蜜雪正在重定义新鲜标准。当所有品牌被迫跟进,整个行业的损耗率可能飙升30%”。


结尾:这杯深夜柠檬水,你喝不喝?
当废弃柠檬的照片刷屏社交网络,当奶茶店灯光照亮城市凌晨的街道,这场关于新鲜与便利的战争没有旁观者——你我每一笔订单,都在为未来投票。
今日互动:你支持“宁可浪费也要绝对新鲜”的蜜雪新规吗?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点击追踪24小时门店扩军计划!
(本文综合门店实地探访、供应链数据及消费者访谈,解码茶饮行业最激进实验。转发提醒:下次点单前,看看店员有没有在偷偷拍柠檬!)
#蜜雪冰城夜战#、#奶茶界新鲜革命#,撬动流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