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痛失成飞,再无成飞,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被中航电测收入囊中

热情的小狐狸 2025-04-18 03:37:22

作为一个从百年战争的苦难中走出来的民族,又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走过来的国度,拥有强大的国防安全是每个国民的共同心愿。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这样更迫切地希望对国防和军事上力量的增长。而在诸多的军事力量中,又以空军力量最为特殊。

虽然我党也经历了长期的军事斗争才取得了革命的全面胜利,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为强大的还是陆军,而对于海军和空军则几乎就是一穷二白,所以对于空军的军工企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天府之国的成都,就有那么一家涉及飞机制造的企业,最早的前身创建在1958年,是中国最早的国防工业企业之一。而就在2023年,这家拥有着将近70年的企业,却被收购合并了,看似是一场普通的企业间的正常商业活动,但却对中国国防工业带来了深刻的战略性变革。

成飞的辉煌

上文提到的这家飞机制造企业,就是原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为“成飞”。成飞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开始建造的“国营132厂”,最终在1964年建成坐落在成都市西郊黄田坝,后来到了1998年国有企业改制,组建成了集团公司,也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鼎盛时期,成飞集团总占地将近470万平方米,在职的职工达到了1.5万多名,而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就差不多占到了三分之一,拥有着一支高素质、能力强、十分具有专业化的航空人才队伍。此外,成飞的公司位置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飞公司紧邻着成都火车货运西站,拥有综合性机场和专用公路、铁路货运线,这些交通运输方面的便利条件,都为成飞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成飞集团制定了“航空为本,军民结合”的发展战略,立足于通过利用在航空方面的先进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渐打造出了军机、民机和非航空民品三头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最为世人熟知的,当然首先是成飞集团在军工方面,也就是军用飞机方面研制的成果。可以说,成飞在我国的航空工业方面曾经拥有着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歼击机的研制生产的基地。

早在1978年,成飞集团就开始了涉足军用飞机的研制,而且连续二十多年保持盈利,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达到数亿元。在1990年时,歼7e型飞机首飞成功。虽然从后人的眼光看,性能各方面都还平平,还歼7e型却是我国制造飞机方面,实现了从仿制到自主改进的飞跃。

1998年3月,歼10飞机首飞成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第三代战斗机,曾长期是我空军的主战飞机,这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在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后,2002年6月歼7g型飞机首飞成功,2003年8月超7(枭龙)飞机首飞成功。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和熟知的,当然还要属歼-20隐形战斗机的成功研制与列装。在中国科学院杨伟院士的带领下,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进行研究,2011年1月歼-20成功试飞,2019年10月开始列装我空军。总体来看,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其各项性能和参数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同类战斗机的先进水平,大大增强了我国空军在制空权争夺方面,拥有了和世界顶尖水平抗衡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因为歼-20的研制,成飞也因此成为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中流砥柱。

此外,在民用飞机的领域,成飞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飞是国内民用飞机零部件的重要制造商,承担了众多的民用飞机项目的零部件的生产任务。2006年12月,成飞就制造研发了国内首架支线客机ARJ21机头。到了2009年12月,又制造出了首架C919大型客机工程样机机头。此外,成飞民机还是C919机头的唯一供应商,主要负责机头的研制与生产,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同时,成飞集团还非常积极地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圈,通过自身优势,辐射周边经济的发展,通过和地方合作,建立了航空高科技产业园,从而强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让成飞成为了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极盛的困境

然而,古人就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自古以来,盛极而衰就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同样如此,当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的时间,虽然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也同时面临的问题自然也会增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虽然成飞在我国军机方面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但也同样不可能避免地面临了一些问题。成飞集团面临的挑战与困境,首先是来自于技术瓶颈的制约。随着全球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飞速地发展,在我国发展的同时,其他的军用飞机技术,尤其是美国等,也都在不断研发和进步,所以说,在每一代航空装备的突破和研发上,都在对隐身性能、航电系统、发动机技术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说,成飞在歼-20等型号的研发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必须承认,确实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方面,都还和世界上的顶尖的航空企业相比,都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是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方面,由于我国的在这方面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所以说,成飞研发的部分主力战机在发动机性能方面,在和国外同类战机相比,确实存在差距,这就影响了战斗机的航程、机动性等关键因素。

虽然我国也在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资金和成本,但在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并且性能卓越的航空发动机量产方面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资源。此外,在更先进的航空材料应用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同时,成飞也面临着经营下滑的重大压力。当前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飞在经营和收入方面的外部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首先是在军工制品方面,虽然这些东西的订单都算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由于受到国防预算调整、装备采购计划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订单的数量和交付的节奏上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

除此之外,在民用飞机市场上的竞争也在逐渐变得激烈起来。成飞集团作为民用飞机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商,尤其是在当今美国掀起的关税战的世界贸易大背景下,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但凡只要在成本的控制、产品的价格、交付的周期等方面出现一些不能满足客户需要的问题,就极有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

在成飞的第三个重要的产业,也就是非航空民品领域方面,也都存在一些问题。成飞虽然开拓在汽车模具、磁悬浮列车项目、柴油机电喷装置项目等多个领域的市场和发展,但由于跨界的关系,这些业务面临的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更快,其中的一些项目也没有达到预期要的盈利目标,所以对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拖累。

还有一个,就是成飞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也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随着成飞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在多元化层面上加快发展,公司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也就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管理的架构上,存在着层级过多、决策流程繁琐的问题,导致了信息传递的不畅,决策效率的低下,从而使得难以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在内部协同的方面,也存在着军机、民机和非航空民品业务之间的资源分配冲突以及协同合作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而在生产运营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产计划安排地不够精准,供应链管理存在着薄弱的环节,时常出现零部件供应不及时、生产周期延长等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交付的能力。可以说,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促成了成飞的被整体收购。

中航的收购

收购成飞的企业,是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电测属于航空工业集团的控股企业,在2010年的时候,就在创业板上市,属于是国内智能测控的龙头。公司的总部位于陕西西安,在汉中市则有公司的生产基地。中航电测的主营业务范围是电子测量与控制系统,其所生产的产品涵盖了飞机、导弹和卫星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目前看,中航电测在传感器、测量仪表、航空机载设备等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2023年的1月的时候,中航电测发布了停牌公告,声称正在筹划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而标的的资产正是成飞集团的100%股权。之后经过了确定发行价格、确定收购金额等程序,在2023年11月的时候,中航电测重组的申请获得了深交所的受理。但是,在2024年5月的时候,由于负责本次重组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他事务,受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公司只能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开展相关业务。

终于,到了2024年7月,相关的事项获得了深交所审核通过,之后中航电测收到了证监会的批复。到今年的1月份,成飞集团正式成为了中航电测的全资子公司,完成了资产的交割以及过户等手续。2月份的有关信息显示,中航电测的已经更名为了中航成飞。而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的交易总价达到了174.39亿元,这也是注册制实施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笔深市的重组项目。

应该说,虽然成飞集团作为曾经在中国飞机事业,尤其是军机事业有着重要杰出贡献的企业,已经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但对于国防军工事业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拓展了业务的领域,有效地实现了产业的升级。中航电测通过收购成飞集团,能够迅速地切入航空整机制造这一核心的领域,从而实现从“配套供应商”向“整机+核心系统集成商”的跨越式升级。而成飞集团在航空装备研制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和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得以和中航电测在电子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优势两相结合,优势互补,将更加有利于打造出更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其次是能够有效地整合国内的资源,从而提升协同的效应。此次收购重组,可以有效地实现双方在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资源的深度整合。通过优化国防工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地推动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从而在新型战机的研制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更高效的技术融合和协同创新,从而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升我国国防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再一个就是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成飞在新的环境下更好地发展。成飞集团作为优质军工资产,尤其是歼20的诞生,使其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中航电测通过收购成飞集团并实现让其核心的军工资产能够整体上市,就可以充分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为成飞集团的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产能扩张等方面。

事实上,自从重组的消息披露以后,中航电测的股价就开始了疯狂的,最高的时候涨幅超过了500%。到2025年4月14日收盘的时候,中航成飞股价为59.40元,总市值已经达到了1590亿。实际上,现在的中航成飞,已经成为了陕西军工及航空装备领域的龙头。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两边资产的相关整合方案,未来也将更加聚焦在航空主业,预计将会新增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等业务。根据2025年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制定的经营目标,公司营收直指800亿元,过去的成飞虽然消失了,但会在未来的中航成飞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继续发光发热、作出重要贡献。

信源:

1.陕西即将诞生千亿军工巨头!中航电测174亿收购成飞顺利通过深交所审议.全景网.https://www.p5w.net/kuaixun/202407/t20240711_6121106.htm

2.中航电测百亿级重组重大进展22项议案获得通过.中国经济新闻网.https://www.cet.com.cn/gppd/yw/3466209.shtml

3.重组成飞后,这家陕企将年入800亿?.每日经济新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8839393485427111&wfr=spider&for=pc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