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复调音乐是怎样萌芽的?复调音乐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向清晨阳光 2024-04-04 00:06:40

第三部分 封建社会时期

第三章 中世纪音乐(476-1453)

第一节 中世纪教会音乐(4)

向阳光

七、复调音乐的萌芽

(一)复调产生

单声部的格列高利素歌加上别的声部,也是为教会的清规戒律所不许的。但是中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们不甘寂寞,从公元9世纪开始,不断地尝试着把格列高利素歌处理成多声部的结构形式,就产生了复调。

具体来说,最早的尝试是以格列高利素歌为“固定调”,在它的下方加上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称为“奥尔加农”。换言之,“奥尔加农”是欧洲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音乐家,开始在格列高利圣咏的旋律的上方,或者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旋律线。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一音对一音。这种“复音”形式,就是“奥尔加农”(后来,世俗音乐的繁荣,促进了宗教音乐的发展,那么“奥尔加农”这种“复音”形式,也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在圣咏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

也就是说,据9世纪有关资料记载,当时西方音乐已经发展出了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奥尔加农。奥尔加农是由在格列高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添加声部构成。它的形态逐步复杂丰富,依据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如下四种:①平行奥尔加农;②自由或反向的奥尔加农;③花唱式(或称华丽)奥尔加农;④采用节奏模式加以组织的有量奥尔加农,当节奏模式不仅组织对位声部,也对作为定旋律(定位处理的歌曲旋律)的格列高利圣咏加以组织时,经常会形成音对音的对位织体。“奥尔加农”,实质上就是不同音区的几个声部,在相隔纯五度或纯四度的调上,同时演唱同一个歌调:

例16二部奥尔加农、四部奥尔加农:

这种原始的复调手法虽然简单粗糙,但它像基音和谐音一样自然协调的音响效果,在20世纪的音乐中还余响不绝,从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音乐界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钢琴前奏曲《沉没的教堂》中,就可以找到“奥尔加农”的流风余韵:

例17

(二)复调形式

1.迪斯康特

奥尔加农的进一步发展,在12世纪以后,形成了迪斯康特(即迪斯堪图斯)的形式,也就是在固定调(素歌旋律)的上方增加新的声部,与固定调相距八度或五度,两声部可以平行,也可以反行或斜行:

例18

2.孔杜克图斯

12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分节歌式(单声部)的歌曲体裁——孔杜克图斯。它的特点是用拉丁文的诗,谱写的歌曲。复调孔杜克图斯常见为三声部,声部写作较为简单,和声主要由协和音程八度、五度和四度构成,所有声部几乎是以同样的节奏进行。内容既有宗教性的,又有世俗性的;采用discant(多声部音乐)和节奏式控制;支撑声部不使用圣咏。到了13世纪上半叶,孔杜克图斯发展为定旋律是新创作的,各声部按照统一的节奏进行,类似于后来的主调和声风格。歌词不受礼拜仪式的约束,音乐富于活力。

孔杜克图斯与同时期其他复调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定旋律声部往往不采用教堂圣咏旋律,而是新创作的。孔杜克图斯在巴黎圣母院乐派作曲家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13世纪末叶,孔杜克图斯逐渐被经文歌所取代。

3.经文歌

经文歌,是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12、13世纪之交,用1段每个音节唱几个音的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歌调的无伴奏复调合唱歌曲,称“克劳苏拉”。其中固定歌调唱拉丁文的歌词,其他声部则像现在的练声曲那样,不唱歌词。

13世纪初,克劳苏拉中不唱歌词的上方声部,常填入歌词,称为“莫泰图斯”,这个字源出于法文的“mot”,意为歌词,后称整个复调合唱歌曲为“经文歌”。后来的经文歌,固定歌调,保持在男高音声部,作为低音,唱拉丁语的经文歌词;上方两个声部,则唱不同的歌词(拉丁语或法语)。

13世纪中叶,为克劳苏拉上声部填上拉丁语或法语歌词,发展出一种新的、长期被采用的体裁经文歌。由于音乐的形态,日益丰富,通过教会音乐家们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记谱体系。935年,奥多提出的字母体系,就是现代音名的基础。

13世纪后半叶的经文歌,在节奏上作出对比,由上而下的声部,依序为快、中、慢,曲调来源则不再只有素歌,甚至可从世俗歌曲之中取材。

另一种多声结构是13世纪盛行于法国的“福布尔东”。法语Faubourdon是“假低音”的意思,因为这种形式包含三个声部,除了首尾是五度和八度外,中间貌似平行三和弦,但实际演唱时低音是移高了八度的,故而实际的效果是平行六和弦。换言之,由三声部组成的福布尔东,是六三和弦(三和弦第一转位)中的八度、五度声部。乐段的开头与结尾,均为完全和谐的八度与五度。福布尔东是应用“视觉唱法”,也就是移谱唱法。歌唱家们总是在指定旋律上方,根据音程算出自己要唱的旋律,故而必须有一条定旋律作为出发点,由于定旋律不按谱上的位置演唱,所以称为“假低音”。

例19

在其后的发展中,新增加的声部对固定调更趋向于独立,形成了“点对点”(音符对音符)即“对位”的关系。当时的所谓作曲,就是在固定调上加上对位声部,正像我们今天做对位法的习题一样。对位声部少则一二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作者介绍】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花语》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及省市报刊、网媒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鸪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等150余首诗词,先后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宣部、中国作协主管)、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文化部主管)最佳奖、特等奖、金奖;

《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作品先后荣入《永远的光辉》《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7部诗歌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乔羽题)'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十大原创金曲奖”,

同时该作品在央视星光演播厅全程录制,现场直播;《<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向阳光优秀歌曲专辑)《向阳光声乐作品选》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