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不少朋友计划返乡探亲或旅行度假,此时恰逢楼市促销旺季,各类宣传铺天盖地。作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房产律师,我深知购房冲动背后潜藏的法律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五一购房需要避开哪些雷区。
雷区一:虚假宣传,美梦变噩梦
开发商常以“未来配套”、“名校学区”等为噱头吸引购房人。而五一假期较短,针对开发商的宣传内容,购房人可能根本没有充分时间去判断和核实。因此,如果遇到此类宣传,最好要求开发商提供相关部门的规划文件,最好能将学区房相关的约定写入补充条款。如果只有开发商或相关工作人员的口头约定,一定要谨慎购房,即便是熟人也不要轻信。
雷区二:一房多卖,钱房两空
从业以来,我曾代理过多起一房多卖的案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当事人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案件整体耗时7年,成本并不低。实际上,一房多卖是可以提前规避的,我们可以在买房的时候问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办网签,如果不能及时办理网签,往往意味着这个房子是有问题的,最好谨慎购买。不仅如此,一旦购房,我们后续要主动推进办网签的相关事宜。如果开发商逾期网签,一定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并依法对开发商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雷区三:面积黑洞,公摊不清
目前来看,公摊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开发商利用公摊忽悠购房人。因此,在购房之前,我们最好核查开发商公示的《房屋面积预测报告》,并自行计算“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占比。其实计算公摊并不难,只要记住这个公式即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套内面积。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提防开发商送面积的行为,只要没有写到合同里面,往往是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本来没有这种规划设计的,开发商违规操作,属于违规行为;另一种则是侵占了公摊或公共部分。如果是违建,后续则面临拆除的风险,如果是侵占公摊而来,如果没有额外付费还好,如果购房的房款整体上有所增加,则是二次付费,赠送的面积却更贵了。
雷区四:精装变“惊装”
首先,我个人不是太建议买精装房,里面的坑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想在五一假期购买精装房,我们最好提前对开发商进行充分了解,并将装修的用料、材质等详细地约定在合同中,防止开发商出现降标减配的情况。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好准备,在毛坯房竣工之时先去验一下房,再进行精装修。
雷区五:烂尾楼陷阱,半生积蓄打水漂
这几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烂尾楼盘,购房人面临“还贷无房”的困境。因此,如果您要在五一假期购房,建议优先选择现房或准现房。如果想要购买期房,可以通过中国执行信息网、企查查等方式查清开发商的相关信息,了解下这个开发商是否涉诉,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质量问题、商品房纠纷问题等,是否存在被执行的信息,进而初步判断开发商的资信、资金能力、以及所购买的楼盘是否被查封或执行。支付房款和办理贷款时,一定要转账到项目对应的监管账户内,不要用POS机或现金支付。
雷区六:不利因素被忽略,进退两难
我们之前曾遇到一位当事人,收房前被开发商美轮美奂的宣传吸引了,收房后才发现自家窗外是垃圾中转站,开发商仅在不显眼角落张贴了《不利因素告知书》。类似的情况有很多,高压线、化粪池、施工噪音等隐患常被“美化”或隐藏。因此,如果我们想在五一期间购房,一定要看不利因素。
雷区七:首付贷或将滚雪球式增长
最近关于首付贷的咨询也有很多,此前借了首付贷的一些购房人,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正面临高额贷款或违约。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无论是0首付、首付分期还是首付贷,都不要轻信, 这些举措看起来可能会降低购房门槛,实则却把风险转嫁给了购房人和银行。而银行在审批房贷时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可能会直接拒绝放贷。而购房人这个时候就会面临着违约的风险!此外,即便购房人成功办贷,每月的还贷压力也不小。一旦停贷,房子很可能被银行收回拍卖。
在此期间,如果借助第三方贷款机构的力量,既会产生新的成本,又会产生更多的融资风险,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金融陷阱。
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是否踩雷,不妨记住这九个字:慢决策、留证据、查风险。
不要被节日氛围以及活动折扣等裹挟,多看多问多学习,核实“五证”原件(尤其预售许可证),不要头脑一热就签合同、交钱。其次,对于相关的宣传资料、沟通记录、合同条款等均需拍照存档,对于自己在意的内容,最好写入补充协议。
如果我们能够查到开发商存在风险,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要警惕起来。最后,希望每位购房人都能避开雷区,安家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