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深圳闪存市场峰会上,高通扔下一颗重磅炸弹,2026年,搭载骁龙X系列处理器的PC将超过100款。这比目前公布的80款还要多出近三分之一。但高通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从入门到旗舰全覆盖的芯片布局、18核处理器的性能飞跃,再到“AI PC”的全面押注,骁龙X系列正试图在PC市场撕开一道口子。问题是,它真的能撼动英特尔和AMD的“铁王座”吗?

一、从0到100款:高通想用机海战术攻占PC市场
高通这次是真的拼了。根据官方数据,目前已有超过80款骁龙X系列PC上市或在研发中,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00款。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内,平均每个月至少有3款新机搭载骁龙X芯片。这种机海战术的背后,是高通对PC市场的全面布局:12核的骁龙X Elite、10核和8核的X Plus、入门级的骁龙X,覆盖了从万元旗舰到4000元入门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不过,高通的野心也暴露了它的焦虑。2024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骁龙X PC全球累计销量仅72万台,市占率0.8%。相比之下,英特尔同期卖出了4000万颗酷睿Ultra芯片。但高通似乎并不气馁—,2025年,他们计划推出80款骁龙X PC设计,2026年直接破百款。简单来说,高通要用数量堆死对手。
二、18核+48GB内存:性能狂飙背后的“烫手山芋”
如果说机海战术是量变,那新一代骁龙X处理器的规格就是质变。代号“骁龙X2 Ultra Premium”的下一代旗舰芯片,直接把核心数从12核暴增至18核,还首次封装了48GB内存和1TB SSD。这是什么概念?AMD最新的锐龙AI 300系列才12核,英特尔酷睿Ultra 200系列虽然号称24核,但16个是凑数的小核。单论核心数量,高通已经站上第一梯队。

但代价也很明显。18核+大内存的封装让芯片面积暴增,功耗和发热直接飙升。根据爆料,高通测试时甚至用上了120mm一体式水冷散热,最终商用版虽然改用风扇和热管,但发热量依然“有点吓人”。更麻烦的是价格——目前骁龙X笔记本普遍比同配置x86机型贵20%,而新一代旗舰的成本只会更高。难怪高通急着喊话要“降低价格”,但消费者买不买账还是未知数。
三、45 TOPS NPU:高通的AI赌局能赢吗?
在PC市场,高通最大的底牌其实是AI。骁龙X系列全系标配45 TOPS算力的NPU,比英特尔酷睿Ultra的34 TOPS、AMD锐龙AI 300系列的38 TOPS都高出一截。配合Windows Copilot+的本地AI功能,理论上能实现实时字幕翻译、图像生成等场景的流畅运行。微软甚至专门为骁龙X推出了Copilot+PC,号称“史上最强Windows”。

但现实很骨感。2024年上市的Copilot+PC销量惨淡,用户吐槽兼容性差、生态匮乏。比如常见的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在ARM架构的骁龙X芯片上要么卡顿,要么直接闪退。高通对此的回应是“持续优化”,但生态建设需要时间,而英特尔和AMD的x86阵营早已深耕数十年。AI算力再强,跑不动软件也是白搭。
四、10%份额背后:高通的突破口在哪?
尽管困难重重,高通并非毫无胜算。2025年初的数据显示,骁龙X系列已拿下美国800美元以上高端Windows PC市场10%的份额。虽然总量不大,但相比此前的0.8%已是飞跃。关键在于,高通找准了细分市场,高端轻薄本。这类用户更看重续航和便携性,而骁龙X的能效优势正好凸显。实测显示,骁龙X Elite笔记本的续航普遍比x86竞品多出3-5小时。

另一个机会在价格下探。高通计划在2025年推出售价600美元(约4300元)的入门级骁龙X PC。如果真能做到这个价位,再配上“AI PC”的噱头,很可能吸引预算有限的学生党和职场新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满血性能,但长续航和AI功能确实是实打实的卖点。
五、2026年的终极拷问:PC市场会变天吗?
到2026年,如果真有超过100款骁龙X PC上市,市场格局必然发生变化。但想颠覆x86统治还为时尚早。英特尔和AMD早已布局AI PC,比如酷睿Ultra 200系列宣称比骁龙X Elite功耗低40%,AMD则端出支持7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的锐龙AI 300系列。更关键的是,软件生态的壁垒短期内难以突破。除非Adobe、Autodesk等巨头全面适配ARM架构,否则骁龙X再强也只能在特定领域突围。
不过,高通的长期策略已初见端倪,用AI捆绑Windows生态,用低价铺开入门市场,用高性能冲击高端领域。到2026年,这场战役才真正进入高潮。届时,消费者或许会发现:PC市场的“三国杀”,终于有第三个玩家入场了。
总结:
2026年的骁龙X PC可能不会立刻干掉英特尔和AMD,但它绝对会让PC市场变得更热闹、更便宜、更AI。至于能不能成“第三个巨头”,就看高通能不能把“烫手山芋”变成“真香警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