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视察十三陵水库,路上问李敏:王八为什么背石碑呢?

史事解码者 2025-04-12 11:53:54

1953年的一天,毛主席计划去十三陵水库视察,恰巧又遇上李敏休息在家,便准备带着女儿一同前往,一路上父女二人有说有笑,气氛甚是和谐。

毛主席说话间,突然一座背着石碑的石龟出现在二人的视野中,毛主席见状连忙让司机停车,随后就带着李敏缓步向石碑的方向走去,虽然不知道父亲的用意是什么,但李敏也并没有多问,只是安静地跟在身后,可是毛主席接下来的一句提问,却让李敏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小外国人儿,你知道王八为什么要背着石碑吗?”那么,对于毛主席的提问,李敏是怎样回答的?毛主席又为什么要叫李敏是小外国人?而毛主席之所以这样问,又有何用意?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一一揭晓!

毛主席与女儿李敏合照自幼被送往苏联读书的“姣姣”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毛主席的女儿为什么姓李,而不是姓毛?难道是跟随母姓吗?其实并不然!李敏原名毛姣姣,为毛主席和贺子珍所生,1936年,工农红军辗转到达陕北保定,不久后,贺子珍在窑洞中生下李敏,她的诞生让压抑的红军队伍增添了一抹喜色,众人在听闻后,纷纷前往毛主席的住处道喜。邓颖超看着又瘦又小的李敏,心疼地说道:“真是个小姣姣呀!”一旁招呼众人的毛主席在听完邓颖超所说后,笑着道:“这个名字好,就叫姣姣。”不过与丈夫的喜悦所不同的是,贺子珍此刻却是愁容满面,在她看来,革命尚未成功,还有许多工作等着她去做,根本就无暇照顾女儿,再者,革命之路艰苦重重,女儿又瘦又小,一旦生病,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毛主席与贺子珍合照经过一番思考后,贺子珍和毛主席便将李敏安置在了延安老乡家中,之后又将其送到延安保育院中抚养,直到四岁那年,李敏才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母爱。当年贺子珍面对毛主席的多番劝阻和挽留选择视而不见,一意孤行前往苏联学习,在求学期间,贺子珍生下一名男孩儿,取名廖瓦,只可惜他在不到一岁时不幸感染肺炎,最终未能救治成功。丧子之痛让远在异国他乡的贺子珍备受打击,时常茶不思饭不想,然而让她万万也没有想到的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1938年,毛主席和江青结婚的消息让贺子珍一度精神恍惚,失去了孩子和婚姻,身体也在战争中亏损严重的贺子珍,一瞬间丧失了回国的勇气,固执地选择了在异国他乡继续漂流。

毛主席出于对贺子珍的愧疚,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缓解其心中的苦楚,毛主席便决定将李敏送往苏联进行陪伴。由于贺子珍很少向李敏提及关于父亲的话题,所以在童年中,李敏对于父亲的印象十分渺茫,唯一能接触到的便是苏联国际儿童院中那张英伟的毛主席挂像。只不过此时的李敏还并不知道,她一直崇拜的大英雄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一次偶然的机会,毛岸英顺路前往莫斯科看望李敏,兄妹二人在教堂谈话时,毛岸英突然指着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照片说道:“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不是毛主席吗?老师和我们讲过他的故事。”“是的,但同时他也是我们的爸爸!”

毛岸英对于毛岸英的话,李敏起初并没有完全相信,直到回家询问过母亲后,才打消了她的怀疑,之后的日子里,李敏开始更加关注起毛主席的事迹,同时也让她生出了想要一见父亲的冲动。1947年,李敏跟随贺子珍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并在母亲的鼓励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收到来信的毛主席十分开心,并有了想让贺子珍母女到北京定居的想法。1949年,一切安定后,毛主席便让李敏的姨妈贺怡亲自前往哈尔滨迎接李敏,时隔数年后再次见到父亲的李敏,非但没有丝毫拘谨,反而异常开心。“爸爸!”说着,李敏一头扎进了毛主席的怀抱中,贪恋着这久违的父爱。此时的毛主席不禁湿了眼眶,一把将李敏抱起,嘴里高兴地说道:“姣姣,我的小姣姣回来了,爸爸终于见到你了!”之后毛主席又将李敏介绍给自己的同事们,并打趣带了个“小外国人”回来。

年幼时的李敏父女之间的日常趣事为了送女儿上学,毛主席为其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李敏,而之所以姓李不姓毛,是因为之前在陕北时,毛主席为了安全,特意取了个假名字——李得胜,李敏的“李”字,正是取自这里。还有一点就是,毛主席并不想女儿因为自己而得到特殊的待遇和照顾,他更是曾多次提醒过李敏,不要向别人提起自己是主席的女儿。刚回国时,李敏的饮食习惯还未能改变,加之又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饮食师傅会经常给她做一些面包或者买一些牛奶来补充营养,如此一来,李敏的开销预算就严重超标,这让毛主席很是不满,为此严厉地教育了她一番。由此也可以看出,毛主席虽然十分宠爱李敏,但却不会过分溺爱,当真是良苦用心。

毛主席与江青合影对此,也有人解释称,江青原名李云鹤,江青的女儿李讷也姓李,毛主席这样做是为了拉近李敏和江青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证实。升入初二后,李敏选择了住校生活。上学期间,李敏牢记父亲的教导,不搞特殊权力,也从未提及自己的身份,每天和同学们同吃同住,俨然就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周围的所有人也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一脸亲和的女孩儿,竟然会是主席的亲生女儿。由于新中国的发展渐渐步入正轨,毛主席开始变得越来越忙,加之李敏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所以父女二人的相处机会越来越少,主席虽然很想陪伴女儿,却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1953年,恰逢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开始着手建设大型水库。

吴印咸 1959年拍摄的《修建十三陵水库》照片这天,毛主席计划到即将建成的十三陵水库视察,恰逢又遇到李敏放假在家,于是便准备带着李敏一同前往。“姣姣,要不要跟爸爸一起出去走走。”对于父亲的邀请,李敏欣然应允,高兴地拉着毛主席就向门外走去。一路上,李敏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向毛主席讲述自己在学校里遇到的趣事,听着女儿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毛主席的心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认为此行带上李敏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时,毛主席发现李敏竟然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干部制服,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随即毛主席打趣道:“姣姣你已经是大姑娘了,要学会好好打扮自己,不然将来可就找不到对象咯!”

毛主席与女儿合影听着父亲的打趣,李敏一脸娇羞,当即对着毛主席说道:“你这个爸爸,一点爸爸的样子都没有。”听到女儿的话,毛主席成功被逗笑,车内气氛也变得更加融洽起来,就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路旁的一座石碑成功地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快把车停下来!”毛主席当即让司机停车,然后带着李敏朝着石碑的方向走去。对于父亲绕着石碑走了几圈的行为,李敏虽然好奇,但也并没有多问,只是在心中嘀咕道:“一座石碑有什么好看的!”正在李敏纳闷之时,毛主席却突然开口问道:“小外国人儿,你知道王八为什么要背着石碑吗?”

赑屃驮石碑对于毛主席这突如其来的询问,李敏显然也是有些懵了,连连摇头表示并不知道。“那爸爸,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看着李敏一脸好奇的模样,毛主席突然生出了逗一逗女儿的心思,随后主席用“孟姜女哭长城”的曲调唱起了自己儿时听过的一首歌。“王八呀王八我问你,你呀为什么驮石碑,因为我呀卖烧酒,烧酒里面掺了凉的水!”有趣的歌词瞬间逗得李敏哈哈大笑。汽车再次上路后,毛主席这才和李敏说起“王八驮碑”的真实含义。“其实我们刚刚看到的并不是王八背着石碑,而是赑屃。传说中,赑屃是龙的第六子,模样像乌龟,最喜欢的就是背重物。”

毛主席与女儿合影“不过你仔细观察的话,也能发现赑屃和乌龟虽然长得像,但其实并不一样,赑屃有利齿而乌龟没有,再说两者背部的甲片,无论是数量还是形状也并不相同。”听着父亲侃侃而谈,李敏的眼中再次泛起了无数小星星,不过聪明如她,自然也猜到了父亲不会平白无故和自己说起赑屃的故事。原来毛主席此举是为了告诉李敏做人要诚实,不能像“王八卖假酒”一样欺骗别人,人一旦失去了基本的诚信,那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爸爸我知道你的意思了。”看着李敏领悟了故事里的含义后,毛主席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随即又与她谈起了其它话题。

毛主席谨遵父亲谆谆教诲如果要问李敏的偶像是谁,那她的回答必然是父亲毛主席。毛主席对于李敏而言,既是一位好父亲,又是成长道路上的良师,教会她许多为人的道理,只不过毛主席一直不知道的是,李敏作为他的女儿,时常会感到很自卑。这份自卑不是源自于身份,而是相对于父亲的博学多识,李敏觉得自己太过于普通,根本不能为父亲争光,为了证实自己,李敏便有了入党的想法。在李敏看来,能够入党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是得到国家认可的人,自然足够优秀。可李敏担心的是,班级里入党的同学都是品学兼优,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而成绩普通的自己真的有机会被选中吗?

毛主席和李敏、孔令华合照但是不试一试的话,那自己精心写好的入党申请书岂不就白白浪费了,经过一番考量后,李敏决定将这件事告诉父亲,让父亲帮自己定夺。“爸爸,我想加入共产党。”听完李敏所说后,毛主席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反问道:“你为什么想加入共产党?”对于毛主席的突然提问,李敏显然是没有想到,一时间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为了缓解尴尬,毛主席又说道:“其实我很支持你入党,但你入党总要有一个端正的动机,而不是为了虚荣和攀比才去入党,这不是一个好同志该有的想法。”通过与父亲的这次谈话,让李敏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成绩并不是入党的唯一标准,还要看一个人的政治觉悟和品行。

李敏婚礼现场照片回到房间后,李敏默默地将写好的入党申请书放到了抽屉中,准备等到自己有入党的实力后再取出,在这之后,李敏为了能够追上父亲的脚步,开始了更加刻苦地学习。195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丈夫名叫孔令华,是北京航空学院的学生,他的父亲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对于李敏的这桩婚姻,毛主席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亲自为二人主持了婚礼。婚后李敏和孔令华共同居住在中南海,日子过得甜蜜而又美好,一年后,两人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为其取名孔继宁。

李敏与丈夫孔令华合影对于这个外孙,毛主席可谓是发自心底疼爱,经常不是逗一逗,就是抱一抱,然而祖孙三辈其乐融融的画面,却让江青的不满与日俱增,随即江青便开始各种针对起李敏,甚至还将李敏和孔令华进出中南海的证件给没收了。无奈之下,李敏夫妇只能选择了搬出中南海另寻住处,只不过出去容易,再进来却是难如登天,此后,李敏也仅仅只见过父亲三次面。毛主席去世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清苦,和普通家庭一般无二,其实她并不是不能凭借自己的身份谋一些福利,只不过她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罢了。这些人生道理也是父亲留给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