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025年,全球人民都在观看一场前所未有的变脸大戏:前几十年那个言必称“自由民主”、挥舞着“普世价值”指挥棒的美国,居然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露出社会大哥派头,对着小弟们吆五喝六。其中就包括以巴拿马为代表的中美洲。
如果你熟悉历史,就绝不会对此感到奇怪。几百年来,美国外交操作系统的底层代码,就是基于“门罗主义”,将拉美变成自己的专属后院。
危地马拉:香蕉引发的血案(1954)
1954年 讽刺危地马拉政变的画作
雅各布·阿本斯,一位经由民选上台的危地马拉总统有个朴素理想:让耕者有其田。于是推行土地改革,有偿征收国内大庄园主和某些外国公司囤积的闲置土地,再分给嗷嗷待哺的农民。
然而,进步总是要付出代价,特别是当你动“大佬”的奶酪。这里的“大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UFCO)。这家企业在危地马拉堪称影子政府,不仅坐拥良田万顷(很多都撂荒),还把持着铁路港口通讯。显然,阿本斯的改革直接戳中其命门。

联合果品公司堪称危地马拉的影子政府
很快,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公关与颠覆大戏上演。UFCO先开足马力搞宣传,把阿本斯描绘成潜伏在自家后院的赤色分子。由于冷战疑云刚刚升起,这顶免费帽子在美国内部十分好用。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和他的兄弟--CIA局长艾伦·杜勒斯,恰好都曾是UFCO的法律顾问或股东。
因此,这场博弈的结局毫无悬念:CIA秘密资助危地马拉反对派,甚至出动飞机进行心理战和定点轰炸。迫使民选总统阿本斯下台流亡,换上一个对华盛顿唯命是从的军政府。

正在密谋的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杜勒斯国务卿
事实上,阿本斯政府虽有共产党员参与,但影响力十分微弱。其改革的核心议题,在于解决国内的尖锐土地矛盾。只不过在香蕉利益面前,即便民主选举结果与国家主权,都沦为随时可牺牲代价。
此后,危地马拉陷入一场长达36年的残酷内战,造成数十万人生灵涂炭。原本的发展进程随之中道崩殂。

危地马拉成为美国大企业利益的牺牲品
多米尼加:绝不能有第二个古巴(1965)
虽然是英联邦成员多米尼加还是难逃毒手
公元1965年,加勒比海的多米尼加共和国爆发内战。其中,支持前总统胡安·博什的温和左翼派就要获胜。这下,远在华盛顿的智囊们又坐不住了。
当时,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的逻辑十分感人:我们绝不能在自家门口看到第二个古巴!

在多米尼加街头巡逻的美军士兵
尽管没任何确凿证据表明,博什的支持者要建立亲苏政权。但美国内部已是惊弓之鸟,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身边隐患。约翰逊甚至在国内政治压力的驱动下,悍然派出20000多美军进行武装干涉。除海军陆战队外,还不乏相当精锐的82空降师。他们将博什派势力扼杀在摇篮里,顺便扶植亲美的威权领导人巴拉格尔。
这说明了什么?哪怕仅仅是可能不符合美国心意!哪怕是为总统自己的国内政治考量!美军随时能干涉中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至于多米尼加人民的选择则并不重要!

1965年 支持前总统博什的多米尼加左翼武装
巴拿马:老友反目成仇(1989)
1989年 美国对曾经的盟友巴拿马挥舞大棒
这次的故事主角曼努埃尔·诺列加,作为巴拿马的军事强人,绝对不是什么左翼斗士。恰恰相反,他长期以来都是美国中情局(CIA)的重要线人和合作伙伴。可以说,他的上台与权力巩固,背后都少不山姆大叔提携。
然而,好朋友也有翻脸的时候。到1980年代末,诺列加变得越来越桀骜不驯,与美国在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等问题上矛盾加剧。更重要的是,他深陷毒品交易泥潭,让扶植他起家的美国都脸上无光。

曾是美国亲密战友的诺列加
于是,曾经的亲密战友在一夜间变成烫手山芋。1989年12月,总统老布什下令发动代号为“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直接出动20000多精锐美军,以打击毒品、恢复民主为由,闪电入侵巴拿马。
因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美军自然获得意料之中的速胜。诺列加也沦为阶下囚,被抓到美国接受审判。

在巴拿马街道上警戒的美国士兵
作为代价,数千巴拿马平民在战火中伤亡,首都部分地区成为废墟。这无疑是小国主权遭超级强权践踏的典型。所谓“正义事业”,更像是一场维护运河利益的门户清理。顺便通过电视转播向全世界秀肌肉,宣告美军正式走出越战阴云。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这类行动表明:战略棋盘上的核心逻辑并非意识形态。真正的驱动力,依然是对地缘政治的执念,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贪婪,乃至对任何可能挑战自身主导地位的恐惧。

当代美军的公关形象就源自1989年入侵巴拿马
父爱如山:合众国给拉美带去什么?
在巴拿马街头肆无忌惮的M113装甲车
纵观整个拉丁美洲,凡是被美国重点关照过的地区,往往会陷入更深重的恶性循环。
首先是政局动荡: 今天你扶植的独裁者,明天可能就成要推翻的对象,政变、内战、暗杀更是家常便饭。

许多拉美国家长期深陷内战风波
其次是经济发展被锁死:要么被迫固守在单一的原料供应者角色。要么在自由贸易的大旗下被冲得七零八落。要么背上沉重债务,在结构调整中勒紧裤腰带,长期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打转。
随即社会矛盾被激化:因为贫富差距悬殊,导致暴力犯罪高发。由于政府治理失效,大量底层民众不得不在绝望中挣扎。其中一部分冒死北上,顶着非法移民的帽子去美国讨生活。

许多美国人深恶痛绝的非法移民实则是地缘外交的副产品
最后,拉美对华盛顿当局的依赖性愈发牢固:不仅政治上仰人鼻息,经济上同样深度捆绑,还必然在文化领域受影响。想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难于上青天!
可以说,美国的干预,没有把任何一个拉美国家真正带出泥潭。反而越干预越糟糕,甚至把整个区域都搅成了一锅浑水。

远赴拉美培训士兵的顾问团
公元2025年,特朗普重拾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不仅对盟友们玩起所谓极限施压,还妄图用利益交换给自己的翻脸不认人打掩护。仅仅是因为吃相过于难看,才被全球舆论不断批判。许多迷信“山巅之城”的人感到难以接受,不是因为对方究竟有多坏,而是从未透过现象思考本质。
当普世价值、自由秩序开始危害核心利益,美国终究褪去曾经的光鲜外套,露出早已在拉美反复展示的肌肉疤痕...... 美国对拉丁美洲主要干预事件简表 (1898年至今)
年份
国家
干预类型
美国宣称理由
主要后果/影响
1898-1902+
古巴
直接军事/占领/建立保护国
从西班牙手中“解放”古巴;维护稳定
西班牙殖民统治结束;美国建立海军基地(关塔那摩);《普拉特修正案》限制古巴主权
1898-至今
波多黎各
直接军事/吞并
从西班牙手中夺取
成为美国领土(非合并建制领土)
1903
巴拿马
支持分离/直接军事/建立保护国
确保巴拿马运河修建权
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美国获得运河区主权
1906-1909
古巴
占领
调解内部政治冲突
美国直接管治
1912-1933
尼加拉瓜
占领/轰炸/扶植代理人
保护美国利益/“金元外交”/打击游击队
长期占领;扶植索摩查家族
1914-1918
墨西哥
海军/直接军事
干预墨西哥革命/反对民族主义者
占领韦拉克鲁斯;潘乔·维拉远征
1915-1934
海地
占领/轰炸
维护稳定/保护美国利益
长期占领;建立美国控制的财政体系
1916-1924
多米尼加共和国
占领
内部动荡/保护美国利益
长期占领;建立美国训练的国民警卫队
1954
危地马拉
CIA组织政变/轰炸
反共/保护联合果品公司利益
推翻民选总统阿本斯;建立军事独裁;长期内战,数万人死亡
1961
古巴
CIA组织入侵 (猪湾事件)
推翻卡斯特罗政权
入侵失败;古巴进一步倒向苏联
1965-1966
多米尼加共和国
直接军事/轰炸
防止“第二个古巴”/国内政治因素
阻止博什支持者掌权;扶植巴拉格尔
1973
智利
CIA支持政变/经济施压
反共/反对阿连德国有化政策
推翻民选总统阿连德;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数万人死亡/失踪
1981-1990
尼加拉瓜
CIA支持叛军 (康特拉战争)/布雷
反共/推翻桑地诺政府
长期内战;数万人死亡;美国支持反对派赢得选举
1981-1992
萨尔瓦多
军事顾问/援助/空中侦察
反共/支持政府打击左翼叛乱
长期内战;数万人死亡;破坏民众运动
1983
格林纳达
直接军事/轰炸
反共/恢复秩序
推翻革命政府
1989
巴拿马
直接军事/轰炸
逮捕诺列加 (涉毒)/恢复民主
推翻诺列加政府;数千人死亡
1994
海地
直接军事/海上封锁
恢复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
阿里斯蒂德复位 (但后来于2004年再次被美国支持的力量推翻)
2000s-至今
哥伦比亚
军事援助/训练 (哥伦比亚计划)
禁毒/反叛乱
加强哥伦比亚军力;持续冲突
2002
委内瑞拉
(被指)支持未遂政变
反对查韦斯政府
政变失败
2009
洪都拉斯
(被指)支持政变
反对总统塞拉亚
塞拉亚被推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