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里,“祖训”占了一席之地。这“祖训”种类多样,有一种就专门是关于男女婚嫁方面的,在婚姻大事上起着特定作用。
从细微处讲,或许是两户人家没法结亲。往大的层面看,大概就是两个姓氏间存在不能通婚的情况。
在中国历史进程里,有7组姓氏,彼此间仇恨极深,为此专门立下祖训,严令家族后人禁止相互通婚,这祖训代代相传,成为一种特殊的家族规约。
【“李”与“朱”不通婚】
这俩姓氏蛮有趣。多数姓氏仅一方不许通婚,而它们却不同,是双方都禁止与对方通婚,这种情况和别的姓氏在通婚限制上形成了鲜明差别。
知晓他们之间那些过往纠葛后,不禁令人猜测,历史或许就像个循环往复的圈,不断上演相似的情节。
咱先讲讲为啥从李家说起。在古代,唐朝那可是相当繁荣、强大的王朝,李家是唐朝皇室,所以唐朝又叫做李唐 。
在那会儿,唐朝堪称全球政治、经济跟文化的核心之地。各个国家都争着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正因如此,才出现了万国纷纷前来朝拜的宏大场面。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渐衰,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各地藩镇而言,朝廷实力依旧雄厚,凭借这一优势,唐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
最后把唐朝灭掉的是朱温,这事儿在历史上叫“朱温灭唐”。李家对朱家那怨恨程度,不用想也能知道有多深。
朱家同样关联一个王朝。姓“朱”的皇族,说的便是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在历史中,明朝由朱元璋打下江山,“朱”姓成皇族姓氏,和朱家紧密相连。
明朝挺厉害,朱元璋这皇帝够狠,稍微示意,就有数万大臣丢了性命。还有朱棣,这位永乐大帝,在治国理政和军事成就上都相当出色,堪称千古一帝。
世事难测,明朝堪称各朝代里奇葩皇帝扎堆的。末了,明朝局势岌岌可危,李自成崭露头角。历经十多年打拼,李自成一举推翻明朝,崇祯皇帝无奈在煤山选择自缢,宣告明朝落幕。
由于“朱”“李”两姓,彼此存在灭国的仇恨,所以立下祖训,严禁双方通婚。
【“岳”与“秦”不通婚】
这里得说一说那堪称千古奇冤的“岳飞之死”。岳飞的遭遇,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其含冤而死的事件,引发后人无尽感慨与对历史真相的探究。
岳飞把一辈子都投入到恢复北宋的伟大事业中。他立下誓言,金人若不被消灭,就坚决不返回家乡。
成家没多久,他就投身军旅,为朝廷效力。打那之后,好些年都没回过家。日子一长,他妻子刘氏没办法,最后选择改嫁他人。
然而岳飞毫无悔意,照旧坚持自我。每日都跟士兵们相处,一同吃住,还带着他们苦练武艺。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那所向披靡的“岳家军” 。
岳飞等一帮武将奋力拼打,南宋跟金国的强弱形势慢慢逆转。后来,金兵根本打不过宋军,一交手就输。金国没办法,只能跟南宋商量着议和。
最终,岳飞这个首屈一指的大功臣,竟被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治罪杀害。岳飞离世,世人皆感痛惜,秦桧也因此臭名远扬。后来,人们干脆把秦桧夫妇的跪像置于岳飞庙门前。
这俩姓氏啊,肯定是没法通婚的。从各方面情况来看,它们之间在通婚这件事上,存在着某种限制,总之就是没办法走到通婚那一步。
【“完颜”与“岳”不通婚】
前文提到岳飞带领岳家军出征,打仗老是赢,把金国的君臣吓得够呛。其中,在岳飞跟前多次吃瘪的,便是金国赫赫有名的战神完颜宗弼,大家更熟悉他金兀术这个称呼。
完颜宗弼身为大金皇族,打仗厉害得很,堪称金国最能打的将领。可他最终的结局那般,由此不难猜到,其他金军将士的作战能力究竟咋样。
完颜宗弼后代对祖先输给岳飞一直心存不甘,总想报仇雪恨。可岳飞离世太早,没了机会。紧接着,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大军崛起,金国那百万军队,在蒙古人跟前毫无抵抗之力,脆弱得如同纸糊的。
后来金国覆灭,想找岳氏后人寻仇已然没了机会。因此,他们就立下了这条严禁与岳家人通婚的祖宗规矩。
【“姬”与“赢”不通婚】
这跟朝代更迭相关。“姬”是周王朝王室所用姓氏,与之不同,“秦”朝王室的姓氏是“赢” 。
自打迈入“春秋”阶段,周王室就开始衰败。它的势力跟那些特强大的诸侯国差不多。虽说周王室已不如往昔强盛,可实力依旧不容轻视。这才有了春秋五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然而,随着周王室势力不断式微,其地位逐步下滑,先是沦为二流诸侯国,继而变成三流。到后来,甚至连个名号都排不上了。
到了这般田地,周王室居然开始内部争斗。后来,在诸侯插手干涉下,周王室一分为二,成了“东周公国”与“西周公国”这俩如同小虾米般的诸侯国 。
后来,这俩小国相继被秦国灭掉,连周朝的礼器也全落到秦国手里。虽说周朝的衰败早成定局,但从结局看,实实在在是秦国终结了周朝。
所以周王室的后代一直对“赢”姓心怀怨恨,严禁自家后人跟对方家族的人结亲。
【“郑”与“施”不通婚】
常言讲冤冤相报无尽头,郑施两家的纠葛便是绝佳印证。两家人之间的那些事儿,正生动诠释了这一说法,一直纠缠下去毫无益处。
清初那会儿,郑成功的势力在对抗清军里头算是最厉害的。施琅呢,本是郑成功手下的将领,一直对郑氏一门儿那是死心塌地,忠诚得很。
施琅屡次进谏,可郑成功压根不听,还怀疑施琅有反叛之心。随即派人去抓施琅和他家人,好在施琅机灵,最后幸运地逃脱了。
郑成功恼怒至极,直接下令把施琅的家人处决了。当时他情绪激动,没再多想,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施琅一怒之下转投清军阵营,此后凭借自身能力,协助清军成功剿灭郑家势力,让多年心头之恨得以消解,算是报了仇出了气。
咱作为局外人,实在难断这两家间事儿谁对谁错。不过能确定的是,打那以后,两家人都不准自家后人跟对方家族的人成亲。
【“杨”与“潘”不通婚】
《杨家将演义》的事儿,大家基本都晓得。杨家老小,个个忠诚讲义气,这是出了名的。可潘仁美呢,是个十足的坏蛋,专门使坏陷害杨家。
肯定有人会讲,演义里的事儿咋能当成真的呢?毕竟演义多有艺术加工,和真实情况有别,不能全信里头描绘的情节。
可别以为各家定祖训的先辈,文化程度都铁定高。这真不好讲,古代念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好多人压根儿就搞不清演义跟真实历史的差别。
听闻杨家将事迹后,部分杨姓先辈极为愤慨,觉得潘仁美这人心肠太恶。一合计,便立下规矩,自家后人绝不能跟潘家子女结亲。
瞅瞅,这不就是祖训嘛。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就这么明明白白摆在这呢,一目了然。
实际上,这类事儿并不少见。就拿近代的杜月笙来说,他可是相当有能耐的人物。但他没什么文化,基本不识字。要是想增长点见识咋整?那就去听戏。
因此,杨家存在这样的祖训并不稀奇。杨家会有这般祖训,实属正常。毕竟家族传承中,各类祖训形成皆有其缘由,这般祖训于杨家而言,并非意外。
【“武”与“潘”不通婚】
依我看,潘家这段时间运气着实欠佳。先是遭杨家瞧不上,紧跟着武家也对其表现出嫌弃的态度。
跟之前情况相同,这两家人不结亲,并非源于真实历史事件,而是受文学作品影响。
《水浒传》中有一场极为经典的情节,讲的便是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它在整部作品里相当突出,展现出独特的人物关系与复杂故事,在原著里占据重要地位。
为跟西门庆厮守,潘金莲竟狠下心用毒药害死武大郎。哪料这事被武松察觉,他怒火中烧,直接将潘金莲和西门庆给杀了,以血兄长之仇。
然而武松这下子把衙门的活儿给弄丢了,没办法,只好跑去梁山,从此落草当了土匪。
武家这哥俩,一个遭潘金莲毒手丢了性命,另一个呢,工作也没了。这潘金莲对他俩造成的伤害可不小,兄弟俩跟她之间,那仇简直大了去了。
但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水浒传》影响力极为广泛,要是两户人家有子女通婚,旁人就会在背后议论纷纷。
听闻施耐庵后代施胜辰,曾特地就相关事情,向两家后人赔礼。这不禁让人感慨,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力,着实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