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南拓的核心区域,双流区以146.58万常住人口、2226亿元GDP(2024年数据)稳居全国百强区前列。然而,这片土地却因历史规划与行政区划调整,形成了独特的“三重割裂”现象——部分区域分属双流、高新、天府新区三地管理。

如需双流区地图原图,可私信或留言。
双流古称“广都”,自隋代更名后沿用千年。2015年撤县设区后,其行政边界历经多次调整后形成如今“三分天下”的局面:
1、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原华阳、新兴、万安、白沙、兴隆、合江、太平、永兴、三星、大林、煎茶、藉田等多个镇或街道划入天府新区直管区,虽然行政区域上这些地方仍然属于双流区管辖,但是实际管理已由天府新区管委会负责。


2、高新区:1996年3月,成都高新区区划第一次调整,从成都市武侯区成建制划入芳草街、肖家河两个街道和桂溪、石羊场两个乡,所以武侯区也存在此类情形。

2010年5月第四次调整,从成都市双流区中和街道成建制划入高新区,以及华阳街道辖区会龙村、观东村、红松村、石河村、蒲草村以及天府大道以东的劲松村部分组和东寺村部分组纳入成都高新区范围。全区总面积达到130平方千米。此时中和街道便由高新区托管,和华阳、万安等一样,中和街道虽名义上属双流区管辖,实际由高新区行使管理权。

3、双流区:原东升、西航港、协和、公兴、永安、黄水、黄甲、九江、黄龙溪等辖15个街道、4个镇仍属双流区,与2000年双流辖21个镇、5个乡形成了鲜明对比。

高新区和天府新区这种“托管”模式导致同一行政区内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分属不同管理体系。
同时,在“三区”交界处形成了三不管“金三角”区域,在剑南大道与天府五街交汇处,双流、高新、天府新区交界处,成为割裂现象最明显的地方。此处一条道路的修建可能涉及三区协调:天府五街因跨区拆迁问题“断头”五年,居民维权需辗转双流、天府新区多个部门。流动商贩利用三区交界躲避监管,污水管网堵塞等小事亦演变为跨区推诿的“狗血剧”。更有甚者,同一街道两侧的楼盘因归属不同区域,房价差异高达每平方米数千元。

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更显割裂:部分居民子女需跨7公里“就近入学”,公安办证需往返20公里外的双流城区。数据显示,双流区城镇化率达81.03%,但区域间基础设施标准不一,如天府新区要求高压线入地,双流仍保留电线杆,形成“干湿分明”的奇观。
在之前的文章我们也分析,双流区、武侯区、高新区和天府新区错综复杂的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前面文章《解析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与武侯区、双流区的错综关系》。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