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夜间耗氧控,增氧泵启停表,高密度养殖,关键步骤详解
在养殖的世界里,热带鱼以其五彩斑斓的色彩和灵动的身姿备受喜爱。热带鱼生活的环境一般是温暖湿润的地区,像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地,这些地方的气候温暖,水域丰富,为热带鱼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从体型上看,热带鱼大小不一,小到几厘米的灯眼鱼,大到几十厘米的龙鱼,它们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有的是单一的色彩,有的是色彩斑斓的花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在一些高端的热带鱼品种交易中,一些珍稀品种价格不菲,这也让不少人看到其中的经济价值。
然而,热带鱼养殖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高密度养殖。就拿我自己养热带鱼的经历来说吧,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市里养了几缸热带鱼,想着过年给家里增添点生机。那时候,鱼缸就放在客厅,一共养了大概二十多条不同品种的热带鱼,包括色彩鲜艳的玛丽鱼、活泼的玛丽鱼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鱼。鱼缸不算太小,但是因为养的鱼多,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到了晚上,特别是后半夜的时候,水里好像突然变得安静了,一些鱼在水底待着不动,不像白天那么活跃。我当时以为是鱼的作息时间,就没太在意。可过了几天,有几条鱼就开始浮到水面喘气,有的甚至死了。我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晚上氧气不够了。
在热带鱼的养殖场景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夜间耗氧是一个很大的痛点。热带鱼本身新陈代谢比较快,在白天有充足光照的时候,水里的植物还能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是到了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热带鱼又比较娇弱,对氧气的需求比较高。如果氧气不足,鱼就容易出现浮头、游姿不正常这些情况,严重的就会死亡。这就好比我们人睡觉,如果在闷热的房间里,氧气不够,睡觉也不安稳,身体还会出问题呢。
这时候很多人就可能想到增氧泵,但是增氧泵不能一直开着啊,不仅耗电,而且如果水流太大,也可能会对鱼造成伤害。所以就需要一个增氧泵启停表,来科学地控制增氧泵的启停。
我有个网友,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朋友家里养殖热带鱼,他们家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长沙属于南方地区,气候比较炎热潮湿,这种气候对热带鱼来说,白天是比较合适的生长环境。但是到了晚上,温度稍微下降一点,水体含氧量也会发生变化。这个网友家的鱼缸比较大,放了不少热带鱼,也养了一些水草来做搭配。一开始,他们也没有关注夜间耗氧的问题,就发现鱼时不时就会出现状况。后来他们上网查了不少资料,又咨询了当地的水族店的老板,才了解到夜间耗氧的严重性,并且开始使用增氧泵启停表。按照启停表的设置,在晚上9点左右,也就是气温开始逐渐下降,鱼的活跃度降低,水体耗氧量开始变化的时候,增氧泵开启,保持一个比较合适的水流强度,让水体中的氧气均匀分布。到了清晨5点左右,水温开始慢慢回升,这时候把增氧泵的功率调小一点,到6点和7点左右,随着太阳出来,水温进一步上升,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就关闭增氧泵。
不同品种的绿植如果放在热带鱼缸旁边或者缸内(缸内种植需要注意避免根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对热带鱼的生存环境也有一定影响。比如说绿萝,它是很常见的热带绿植,水培或者土培放在鱼缸附近,它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对局部环境的小气候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绿萝不耐寒,在北方干冷的地区,如果没有合适的温度控制,它可能就难以生长,也就不能起到调节空气的作用。还有长春花,这种花颜色鲜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空气,不过它比较耐旱,在南方的湿润气候下可能需要多注意不能浇水太多。另外像琴叶榕,叶子宽大,在南方一些城市,很多人喜欢放在客厅,它对湿度有一定要求,要是周围环境太干燥,叶子容易干枯,要是湿度合适,在热带鱼养殖的场景下,它和鱼之间也能形成一种生态上的小平衡。再比如说鸭脚木,它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且比较耐阴,适合放在放置热带鱼的房间里,在热带鱼高密度养殖的环境中,能给环境加分不少。
在热带鱼的高密度养殖过程中,还有一些关键步骤值得注意。首先就是鱼缸的大小和水体的容量。不能因为想多养鱼就过度把鱼塞进一个小空间,这样的话,不论你怎么调节氧气含量,水质都很难维持好。比如说在我的一次养殖经历中,我在一个大概只有30厘米长的小缸里,硬是要养15条鱼,想着可以节省点空间。结果鱼还没养多久,水就变得浑浊了,鱼的活跃度也下降了很多。后来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热带鱼的养殖,就像安排一个小家庭,每条鱼都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水温的控制也是一个大问题。热带鱼对水温要求很敏感。在北方的一些养殖场,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到了冬天热带鱼就容易生病。我就听说过一个北方养殖场的事情,他们在冬季养殖一些热带鱼品种,因为没有足够的加热设备,水温常常降到15度左右,很多鱼的身体颜色变得暗淡,游动也不积极,还经常有鱼患病。而在南方的沿海地区,比如海南,这里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水温常年比较高,比较适合热带鱼生长,但是偶尔遇到暴雨天气,水温会突然下降,这也需要养殖户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可以设置一些临时的遮雨和保温措施。
水质的管理更是热带鱼养殖的重中之重。热带鱼的水质要求比较严格,不同品种的热带鱼对水质的酸碱度、硬度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我有个邻居,他在江西养的一些七彩神仙鱼,一开始没太注意水质,就直接用了普通的自来水,结果没过多久,鱼身上就开始长白点。原来江西的水质硬度比较高,没有经过处理直接用来养热带鱼是不对的。后来他学会了使用除氯剂和调节水质酸碱度的药品,才把鱼的状况改善过来。
饲料的选择和管理也不能马虎。热带鱼的品种多,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同。有些热带鱼喜欢吃活饵,像丰年虾、红虫什么的,但是活饵比较容易带来病菌。我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看鱼,他用活饵喂鱼,结果鱼吃了之后就生病了。所以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质量好的冻干饲料或者配合饲料。在一个养殖了三个月的热带鱼缸里,我看到鱼吃了冻干饲料后,生长比较稳定,颜色也保持得很好。
还有就是鱼的引水和进缸时间。我曾经在广东的一个朋友那里看到,他新买了一些热带鱼,没有进行引水适应就直接放到主缸里,结果大部分鱼都因为水质不适应死掉了。正确的做法是,新买回来的鱼要先放在一个小盆里,用主缸的水进行缓慢的引水,让鱼适应了主缸里的水的酸碱度、温度等条件后,再分批放入主缸,而且放鱼的时间最好是白天,这样便于观察鱼的状态。
另外,鱼缸的清洁和换水也有讲究。很多人觉得换水越勤越好,其实不是的。换水太勤会破坏鱼缸里原本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我之前在北方一个养鱼爱好者的群里看到有人分享,他每天换一半的水,结果鱼缸里的硝化细菌被破坏了,水里的有害物质开始积累,鱼的体质也越来越差。正确的换水频率和方法是根据鱼缸的大小、鱼的密度等因素来决定的。一般小缸换水可以一周换1/3左右,大缸可以两周换一次,每次换1/4左右,而且要用虹吸管把底部的脏水吸出来,不要直接从水面换水。
在高密度养殖热带鱼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留意的地方。比如观察鱼的行为和状态。每天花点时间观察鱼是很有必要的。我知道有一个养殖场,在云南的一个热带小镇上,他们每天早上和下午都会检查鱼的状态,一旦发现有鱼游动不正常或者吃食不好,就会及时处理。还有关于鱼的繁殖,这也需要对热带鱼有足够的了解。不同的热带鱼繁殖方式不一样,有些是卵生,有些是胎生,在繁殖的时候需要创造合适的条件。
那么,在热带鱼高密度养殖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呢?是在技术上进一步优化增氧和控制水质的系统,还是会有新的管理和养殖理念出现呢?这都值得我们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