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儿子朱云来:赴美留学后归国工作,为人谦逊低调,今已66岁

花开无田 2023-05-04 00:01:23

无论是大人物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都离不开四个字——衣食住行。这四个字也是关系到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经济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

对此,有不少经济学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衣食住行中的“住”字之上。不久之前,有一位经济学家便发表了关于中国“住房与未来发展”的报道,并因其观点务实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这位经济学家名叫朱云来。

他在国内经济金融领域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儿子。

一提起朱镕基,相信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人都对他、对他的秉政风格有着深刻的印象。

在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朱镕基工作风格雷厉风行,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实现了在外部经济危机情况下中国经济的软着陆高速发展,同时也让中国加入了WTO。也正是因为秉政上务实果决、敢于直面困难、解决困难这一点,民间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布衣宰相”,由此也可见大家对他的认可和怀念。

不过他只担任了一届国务院总理后便卸任。而在卸任后他生活低调,极少出席公开活动,与之相关的消息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然而在前不久,朱云来发表的关于中国“住房与未来发展”的报道却如惊雷一般让朱家、朱云来再度回归到公众视野之中。

与父亲朱镕基一般,朱云来在其中提出了一些担忧,而这些担忧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他的观点如何,又指出了中国住房的那些问题呢?

布衣之家的高材生、金融专家

朱镕基一家人都很重视教育,全都是标准的学霸。

1928年朱镕基出生于湖南长沙,其家族出自朱元璋直系岷庄王朱楩一支。在其未出生,父亲便已去世;年12岁,又遭母亲去世,可是即便如此却也难掩其聪慧。

1947年,他以湖南第一名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他的夫人劳安,同样也是学霸,她也是以优秀的成绩成为了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只不过她要晚朱镕基4年入学,算是朱镕基的师妹。

两人在1956年结婚后陆续生下了女儿朱燕来和儿子朱云来。两个学霸的子女成绩,也不遑多让。遑论朱镕基和劳安还特别重视姐弟俩的习惯培养。

他们严格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姐弟俩也很好的继承了父母的学霸基因,从小学开始便就是名列前茅的尖子生。

其中,姐姐朱燕来就读于人民大学,期间完成了本硕连读。并在随后留学加拿大雷吉那大学,获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1997年,她进入中国银行工作。几年后便靠着自身的努力担任了“中银香港有限公司”副总裁成为银行的高管。

与姐姐交相辉映,身为弟弟的朱云来也不遑多让。

他在国内一开始学的是大气物理专业,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这一专业属于典型的科研类工科专业。后来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但学什么专业其实还要看职业方面的发展需求,后来他又跨专业转到芝加哥DePaul大学金融专业就读,并拿到了会计硕士学位。

姐弟两人虽然一开始走的路不一样,但最后都从事了金融工作。

1998年,朱云来归国后加入了中金公司,并之后参与了多个重要的项目,经过一番适应和历练成为了中金的CEO。

中金公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能担任高职可以想象有多耀眼,但是朱云来却十分的低调,鲜有抛头露面。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国务院总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外界一直很关注中金的投资动向,他自然需要谨言慎行,避免一些讲话被外界过度解读。

2014年,他低调退出了中金,之后更是一如父亲朱镕基一样就很少被人关注。

不过,在面对事关国家经济的大事上他却亦如父亲一般有着一颗坚定、一往无前的心。

前不久的经济论坛中,66岁的他便发表了关于中国“住房与未来发展”的文章。

他在文中表示:当下中国的住房库存严重过剩,必定会为未来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他还提到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人均住房只需30平米即可。如果按照该照数据,仅仅深圳一个地区的住房库存就能解决10亿人的居住需求有余。

这也足可以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过量供应之甚,更何况中国其他地方的房屋库存同样严重。

他进一步指出,房地产看起来是实体,可实际上是 “脱实向虚”。因为一方面它过于依赖银行借贷,另一方面又迫使人们为了买房而控制消费,伤害制造业。因此这种房地产的发展也就趋向于“虚”,脱离了本。这种靠着金融借贷营造的住房泡沫一旦破坏,对经济、社会的破坏可想而知。

为此,他反复强调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要严控规范房地产。尤其是在国际局势不稳的情况下,只有实现自给自足才能避免被卡脖子。

而在另一个环保方向上,对于中国的碳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一事,他强调这是因为中国人口数量远比其他国家多,这种只比总量不比人均的方式也是不对的。

如果一味限制碳排放量,必须会给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而朱云来的这些肺腑之言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位有真才实学的资深老专家的良心。也只有如此优良的家风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真学者。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敬佩。

19 阅读:595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