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支持宝黛姻缘的立场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她从来没有对外宣称自己的立场,却借由安排晴雯给贾宝玉作妾,以及王熙凤借宝黛姻缘开玩笑,间接表明了态度。
然而,直到八十回结束,贾母依旧没有替宝黛做主。哪怕面对林黛玉日日煎心,贾宝玉因紫鹃试探而“癫狂”的情景,老太太依旧不吐口,不表态,不免让人疑惑,她老人家到底在想什么?
贾府关于贾宝玉的姻缘之论,并不像读书人以为的那样,是宝黛姻缘和木石姻缘之争。其实贾家人更倾向于贾宝玉就要娶林黛玉。
第二十四回,王熙凤敢于当众开林黛玉的玩笑,就说明了这点。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如此说,众人也没表现出异义,全都善意的笑了,就说明宝黛姻缘在贾府有群众基础,反对者只有那么几个,也并不顶用。
所以,到了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就又对尤二姐说道:“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兴儿能这么说,更说明当时贾府上下的共识,都是贾宝玉娶林黛玉,并没有薛宝钗什么事。如果要有其他说法,以毛头小子的八卦口舌,断然不会如此言之凿凿。
既然底下人都这么说,也侧面证明了贾母的心中属意。而她之所以一直不给林黛玉和贾宝玉赐婚,主要原因也并不复杂,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年纪还太小。
就像兴儿说的那样,再过个三二年,等年纪到了也就可以做主了。既然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纪尚小,也谈不到这件事。就像第七十二回,贾政对赵姨娘也说,贾宝玉、贾环年纪小,房里放丫头的事要再过两年,自然娶妻就更不着急了。
第二十九回,贾母自己也和张道士提到过,贾宝玉年纪还小,再等个几年再说。等到王夫人汇报撵走晴雯时,贾母也隐晦提到了贾宝玉尚不知男女之事,尽管言不由衷,却也表示时机不到之意。
像贾府这般大家族,子弟婚事都不是草率行事。从书中提到的贾珠、贾琏和贾蓉的婚姻来推测,大体都要在十八九岁时才成亲,年纪不到自然就没必要提前做主。
其二,贾母不做主,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贾政当时被外放学政三年,一直没回来。
那个时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在贾政不在家时,就替贾宝玉做主定亲。虽然她是祖母,一言既出,贾政和王夫人谁也不能反对,但于礼不合之事贾母如何能做?她就算想要做主,也得等到贾政回家后才好商议。
其三,贾府子孙的姻缘,是要从家族利益的全面考量作决定。贾母就算再支持宝黛姻缘,也不可能任性而为。一旦贾政为了家族利益,对贾宝玉的婚姻另作安排,贾母势必也很难真一意孤行。
所以,贾政回来后,贾母肯定要找个恰当的时机,在贾宝玉年纪合适,贾政也没有对贾宝玉的姻缘有额外安排的情况下,提出以林黛玉为媳妇,促成宝黛姻缘。
当然,一旦贾母提出支持林黛玉的话,贾政肯定不会反对母亲的决定。至于王夫人的立场,在三人之中最不重要,哪怕她背后有贾元春支持,但按照封建礼教,贾元春没道理也没权利下旨干涉弟弟的婚姻,注定还是贾母、贾政做主。
从贾政评价潇湘馆“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来看,他对外甥女林黛玉极为满意,也是支持宝黛姻缘的。
推测中秋节后迎春出嫁,转过年后,就有可能会讨论贾宝玉的婚事。根据香菱与冯渊的三日婚约伏笔,可知林黛玉与贾宝玉确有过婚约,肯定也是贾母为之做主无疑。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