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29日凌晨,正是中国农历新春的大年初一。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率领着庞大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来到首都机场,这位中国历史的传奇人物,冒着三九寒冬,再一次为中国人民踏上了征程。
他此行要为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努力,他亲赴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美国,不光是造访宿敌,更是为自己的两位老战友-周恩来与毛泽东,完成未竟的事业。
他就是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为了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而出访。
邓小平的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他之所以选择大年初一出访是按照中国过春节出门拜年的习俗,也是为了讨个吉利。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准确无误地降落在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邓小平在人们的欢迎声中走出机场,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季节,邓小平冒着凛冽的寒风,却精神抖擞。
只见他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披着灰色呢大衣,留着标志性的小平头,一边向大家挥手致意,一边走下舷梯。
舷梯旁,美国副总统蒙代尔率领着三百名国会议员,热烈的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邓小平在美国国土上受到了“超级红地毯”规格的欢迎,这种规格的接待就连丘吉尔和赫鲁晓夫都没有享受过。
当天上午,在美国白宫南草坪上首次并排升起了五星红旗和星条旗,在这里美国总统卡特为邓小平举行了欢迎仪式。
这是多么不平凡的历史时刻,在此之前,中美之间刚刚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与对抗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而此刻中国人民的代表开始了信任、友好、尊重的访美之旅。
卡特总统率先致欢迎辞,他说:“今年开始了有意义的我们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今天我们又迈进了一步。”
“我期望这种正常化能帮助我们走向一个多元化的和平世界”
“副总理先生(邓小平),昨天是旧历新年,是你们春节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开始新的历程的传统日子。这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时刻,也是团聚和解的时刻。”
“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今天是和解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接着邓小平致答词,他意味深长地说:“世界人民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倍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我们两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共同的努力对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欢迎仪式结束之后,邓小平和卡特走进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开始了两国高级会晤。会晤刚开始,卡特就向邓小平抛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想要中国全面开放对美国的移民,并以此开放最惠国待遇。
这是邓小平与卡特的首次交锋,而邓小平用一句玩笑话就将卡特击败了。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那好嘛,移民对中国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中国有十亿人口,你要多少我可以给你多少。那就先给你一千万,你说够不够?”
卡特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么说道:“至此,我喜欢上了邓小平。”
从第一个问题开始,邓小平就牢牢抓住了会谈的主动性,这次会晤持续了80分钟,下午又进行了第二次会晤。双方在各方面都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并且充分交换了意见。
当晚,卡特宴请邓小平,这次国宴可谓是盛况空前。美国的内阁成员、大企业家、国会成员和社会名流纷纷到场,宴会厅里摆满了一千五百株红色和粉红色的山茶花,那是卡特特地吩咐,从他的家乡佐治亚州运过来的。
精致的水晶杯、银质的托盘和绿色的瓷花瓶摆放在锦团刺绣的花饰之中,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白宫典礼官为了招待这些来自东方“烹饪王国”的贵宾们可是费尽了脑汁,菜肴的安排极尽奢华之能,只为每个人都能吃得满意。
国宴结束之后,卡特夫妇又邀请邓小平夫妇前往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剧院观看文艺晚会。这场晚会汇集了美国最为著名的演员,是卡特总统上任以来办得最为奢华的晚会,总耗资超过五十万美元。
当然了,这些不过是邓小平访美的热身运动。在华盛顿期间,邓小平真的如春节时走亲访友那样,他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分别会见了尼克松、西哈努克亲王、美国前驻华联络处主任老布什和著名记者海伦等老朋友。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同海伦的会面。她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的第一任夫人,当年她从西安出发,只身前往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40多位中央领导人。
可惜,当时任弼时和邓小平并没有在延安,他们已经率部前往云阳镇,在那里待命开往抗日前线。
不甘心的海伦为了采访他们,苦苦缠着毛泽东,请求他想想办法。实在没有招的毛泽东帮她写了一封介绍信,让她作为战地记者随部队前往云阳镇。然而不巧的是,当她赶到云阳镇的时候,任弼时与邓小平已经率部出发了。
这一次错过,海伦这一等就等了42年!
当她听到邓小平访美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海伦不顾年迈的身体,千里迢迢地从家乡康涅荻洲赶到华盛顿,请求见邓小平一面。
当她终于见到邓小平时,她激动地说:“你可真难找啊!”
邓小平则亲切地说:“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记者,我听说过的,听说过的!遗憾的是,我们直到今天才见面。”
随后,海伦拿出了她那封保存了42年的介绍信,她终于把这封信交到了收信人手里。
邓小平打开信件,里面毛泽东亲手写着:
弼时、小平同志:
斯诺夫人随部队一起赴前方,作为战地记者,向外写报道。请在工作、生活方面予以协助与关照。
致礼
毛泽东
1937年8月17日
如今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毛泽东、任弼时早已离世,邓小平与海伦这两位古稀老人能够在此见面真的是难能可贵,这不光是二人友谊的见证,更是中美友谊的见证!
新春佳节,邓小平的来访成为了美国社会最大的话题,众多媒体都将其称之为“邓旋风”。邓小平无论走到哪里,都像是和煦的春风,掀起了中美友谊的热浪。
2月1日,“邓旋风”刮到了美国的南部城市-亚特兰大。这是卡特为邓小平推荐的,他幽默地说:“我之所以请你到那里看看,不是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那时候我常常早上四点起床去刨花生。也并非因为您爱吸烟,那里确实种植着全美国最好的烟草……”
卡特为了邓小平能够旅途平安,特地将自己的总统包机“空军一号”借给他。当飞机降落到哈茨菲尔德国际机场,乔治亚州州长乔治·巴斯比和亚特兰大黑人市长杰克逊带领着众多官员迎接了他。
这个州是美国最早消除种族歧视的地方,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就埋葬在这里。邓小平在这里重点参观了福特公司的汽车制造厂,还在马丁·路德金的墓前敬献了花圈。
当晚,邓小平应邀参加了盛大的晚宴,这次晚宴竟有美国南部17个州的州长作陪。热闹的晚宴之后,邓小平前往著名的西蒙顿竞技场观看当地特色的训牛表演。
两位骑着白马的女牛仔将邓小平与方毅请到观众面前,分别向他们送上了一顶边缘翘起的白色牛仔帽,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第二天,邓小平头戴白色牛仔帽的照片立刻引爆了美国,也引爆了世界!
邓小平虽然已是75岁的高龄,但是他精神矍铄,步伐矫健,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热情与自信。尽管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他依然能够游刃有余,中间还能额外插上其他节目。
比如在休斯敦参观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时,他对当时先进的航空航天设备非常感兴趣。他迫不及待地进入模拟室,尝试着各种控制系统,模拟着驾驶飞船降落。
邓小平对此非常入迷,即使大家多次劝说,他也不肯出来。当他在参观月球车的时候,邓小平用不经意的语气说道:“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宇航员登天的!”
邓小平在休斯敦的行程非常的顺利,然而当时间来到晚上6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当时,邓小平在旅馆楼下大厅准备出门乘车,中方随行人员在前面与两侧,美方的警卫人员跟随在后面。
突然,一个不知名的身影从斜后方冲出,直接插入到警卫人员与邓小平的空隙之中!就在千钧一发之时,美方警卫凯利,抡起胳膊将那人击倒在地,随后安全人员一拥而上将其制服,邓小平则在中方人员的护卫之下安然出门,这次险情顺利化险为夷。
事后,经过调查,这个恐怖分子是美国最老的恐怖组织三K党党徒,名叫路易斯·比姆。他是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收买的一个枪手,企图暗杀邓小平。
在结束访问之前,邓小平特别接见了美方的警卫人员向他们的出色工作表示了感谢。中方也特别感谢了凯利,他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制服枪手,他的机敏果敢令这场虚惊迎刃而解。
邓小平在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他以非凡的外交才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努力学习先进技术的成熟心态,以及中国必定实现现代化的充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