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如何健康过冬?中医专家来支招,建议收藏

医事汇 2023-11-15 09:43:12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旨在强调早期肺部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说起“老慢支”“肺气肿”,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但是提到“慢阻肺”这种疾病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都应了解慢阻肺,避免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发现慢阻肺,并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呼吸病研究所所长、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张明利教授,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慢阻肺患者如何健康过冬”。

【“慢阻肺”到底是什么病?】

张明利介绍,“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况,由于气道和肺泡异常所导致的持续性气流阻塞,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特征,是冬季比较常见多发的呼吸道疾病。用老百姓的话来理解:“慢阻肺”就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中医认为,慢阻肺归属“肺胀”疾病范畴。“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气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部胀满,不能敛降。

【慢阻肺的常见症状和危害有哪些?】

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有胸闷和喘息等症状。重度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

张明利表示,“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得了这种病,首先可能是活动后感觉呼吸困难无法维持一定的体力活动,到后期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可以发展到无法独立完成漱口、穿衣等日常活动。重度的慢阻肺患者除了咳痰喘症状,往往还出现消瘦、食欲不振、失眠、抑郁等全身性症状,因此慢阻肺还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冬季如何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一)饮食

慢阻肺的患者患病后往往出现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的情况,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可以增加患者体重、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少急性发作的机率;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则容易上火而出现感冒或气道的急性炎症。

(二)环境

室内环境宜清洁温润,避免到空气污秽的场所。室内空气过冷或过热,空气污浊或过燥都容易直接刺激气道黏膜,使气道免疫下降出现感冒而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三)运动

很多人认为既然咳嗽、气喘,那么应该避免运动;其实适量的活动和合适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吸入新鲜的氧气、排出体内的废气,增加胸廓及肺部的运动,从而改善机体的状态。

(四)戒烟酒

烟雾的刺激是气道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酒性大热,饮酒往往会导致肺热而出现咳嗽加重、痰色变黄及痰量增多;酒后引起的胃食管反流也常常会引起吸入性炎症而导致慢阻肺的急性加重。

(五)与医生保持联系

与医生保持联系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我们出现了感冒症状或是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医生都可以及时帮助我们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避免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

【中医药防治慢阻肺的特色优势】

张明利介绍,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结合患者体质、症状和时令特点,采取健脾补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等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不仅可以减轻症状,还能增强免疫力和体质、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在多年的临床医疗中,遵循“中西合治、内外兼治、标本同治”的宗旨,针对慢阻肺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中医疗法,效果明确。

“中西合治”即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诊断疾病,在治疗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突出中医辨证施治,方证对应。

“内外兼治”是指强调发挥中医“内病外治”的理念,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充分应用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综合治疗疾病。

“标本同治”是指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发作期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控制疾病,以治其“标”,在疾病稳定期和缓解期应用中药对症方剂或者中药膏方巩固治疗,调理体质,康复病情,以治其“本”。

肺病科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结合经典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研制出院内中药特色制剂“扶正感康丸”和“清肺咳喘丸”。

“扶正感康丸”功能是益气扶正、提高免疫;

“清肺咳喘丸”功能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二者联合久服更可以减少咳喘的发生、消除肺部的炎症(结节),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致远)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