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确实还不上大恩会变成大仇,但有时候也是因为恩人不做人。
一部古早港剧《我本善良》,大结局的时候,石常春跟哥哥齐乔正(没有血缘关系,齐乔正是被收养的)说过一番话。

齐乔正当年寄人篱下,但是养育之恩他也没还啊。他提拔了石常春的大儿子石家荣,还把女儿嫁给他(非自愿,承认既成事实),之后石常春的两个儿子石家荣、石家豪都是因为齐乔正而死(一个是被牵连犯罪,跑路失败被杀,一个是掌握了齐乔正的犯罪证据,开车追尾致死)。所以,假如你的恩人是齐乔正这种,两个儿子的命都赔上了,还说你欠他的,有恩情未报完,你该怎么办?是拿全家的命继续填,还是直接干掉这个恩人?当然,剧中齐乔正是罪孽深重,自杀了事。要是他还继续风光呢?恐怕石常春只能自己开着出租车找齐乔正玩命了,你会觉得石常春错了吗?
这就牵扯到一个做人底线的问题:恩情到底该怎么还?你与恩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共识,大家有没有差不多的做人底线?

经典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有这么一幕,包龙星的老爹包不同当年给了尚书大人半张饼,包龙星去找尚书大人求救,要求惩办水师提督常昆以及他的儿子“天生神力”常威,背后还有条暗线:还要对抗还有背后的李莲英(常昆干爹,常威干爷爷)。这些要求对于尚书大人来言,显然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这时候,其实尚书大人已经有了杀包龙星和包有为的动机。这大恩怎么报?当年半张饼可是救了他一条命,但是现在包龙星的要求,显然要让他全家送命(大概率送命了也办不到),于是送公子100张饼虽然很可恶,其实还算手下留情了,起码包龙星的命还在,之后还有机会翻身。

当然,后面喂两位公子吃饼确实过分了些,不过假如把自己代入尚书大人,已经跟水师提督同流合污了,真想“报恩”,把包龙星、包有为一起干掉反而是最优解。这就是大恩如大仇,双方底线不同,你要求的报恩我达不到,那怎么办?干掉你,就不用报恩了。
最后包龙星大仇得报,其实也是戏剧效果,尚书大人罪不至死,最多也就是免官,抄家都未必。有清一代,被公开处决的一品大员屈指可数,也就是柏葰、肃顺、噶礼等寥寥数人而已。
水师提督都未必死,最多赐自尽,那个七品知县(包龙星的上司)倒是可能没命。

总结,我看有些回答,也说了早年怎么怎么样,后来发达了人家不报恩如何如何的,关键是要设定个目标,让人家能达到的。比如当年借了人家几万块钱创业,现在人家发达了,还你100万够不够?1000万够不够?总不能还完100万再要1000万,还完1000万再要几个小目标,那谁也受不了。怎么算报恩,怎样算把恩情还完了,双方最好达成共识,不然一直这样还下去,早晚对方的最优解就是干掉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