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专委会:党建共建引领,力促行业高质量前行发展

王教授视点 2025-04-28 13:48:27

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核心命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以党建共建为纽带,积极构建政企联动、企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搭建党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活动形式,为工程建设行业注入红色动能,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党建共建:破解行业发展核心命题

当前,工程建设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部分企业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党组织作用未能充分释放;中小企业受限于资源禀赋,难以独立开展系统性党建活动。专委会立足行业痛点,以党建共建为突破口,推动企业实现“三个转变”:

从“单兵突进”到“协同作战”:联合央企、国企、民企成立党建联盟,打破企业规模、所有制界限,构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协作机制。

从“形式覆盖”到“效能提升”:将党建活动嵌入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等环节,通过“党员示范岗”“红色工地”等载体,让党旗飘扬在施工一线。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作为”:建立“党建+业务”考核体系,将共建成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二、专委会的“三链融合”实践路径

1. 筑牢“组织链”,构建共建共治格局

“1+N”组织架构:以专委会为核心,吸纳会员单位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下设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专项小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

“轮值书记”制度:由会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按月轮值,主持共建活动策划与实施,确保各方诉求得到充分表达。

“智慧党建”平台:开发线上管理系统,实现党员教育、活动报名、资源共享等功能“一网通办”,提升共建效率。

2. 激活“资源链”,打造共享共赢生态

人才共育:联合高校、培训机构开设“工匠学院”,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项目攻关”培养复合型人才。

技术共研:成立“红色攻关小组”,聚焦绿色建造、智能施工等课题。

市场共拓:组织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对接会,促成央企与民企组成联合体。

3. 延伸“价值链”,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乡村振兴行动:发动会员单位参与“村企结对”,捐赠建筑材料、提供就业岗位,助力乡村完成基础设施改造。

安全生产共建:编制有关工程建设领域党建安全一体化指南,通过“党员安全责任区”“隐患排查擂台赛”等活动,实现连续3年重大事故零发生。

文化传承创新:在项目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某古建筑修缮工程通过“党员工匠带徒制”,复原非遗技艺,获评文化示范工程。

三、党建共建的“生态圈”2.0:未来展望

面对数字经济、双碳目标等新挑战,专委会正推动共建模式迭代升级:

数字化赋能:探索“元宇宙党建”场景,通过VR技术还原红色工地,打造沉浸式教育体验。

标准化建设:发布有关工程建设党建共建评价指南,从组织建设、活动实效等维度量化评价,推动共建工作规范化。

国际化拓展:在“走出去”项目中试点“境外党建联络站”,联合驻外使领馆、中资企业协会开展联建,传播中国党建经验。

四、结语:党建共建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工程建设专委会的实践表明,党建共建是政治任务,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发展联动,企业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未来,随着共建生态的持续完善,必将为“中国建造”品牌注入更强劲的红色动力,在新征程上书写工程建设领域的党建新篇章。

0 阅读:0

王教授视点

简介:以大学为背书,致力于产学研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