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这幅《空谷松风》是谁的作品,估计很多人会说很像元代倪瓒的画作。的确如此,标志性的折带皴,典型的小叶松针画法,松树、竹子相互呼应。最妙的是,墨色浓淡干湿充满变化,丰富了笔墨情趣。直到看了画中题跋才知道,只是一幅清代张洽创作的仿古山水。清代画家的确很擅长仿古,只不过面对元人山水的时候,往往采取意临。取其意,忘其形,按照画家自己的意图重新解读。
张洽为何要致敬元人山水,其中的原因已经很难考证了。仅从这幅画分析或许可以推测出一些答案。他生活在乾隆年间,山水画的正统面貌是四王样式。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画家,不肯让作品沾染习气。他重拾古人技法,尝试对抗满密堆砌的山水格局。同时张洽久居江南,受文人画风格影响,追求简淡疏旷的笔墨风格。两者叠加,让他尝试在元人山水中找到破局之法。

张洽 空谷松风
单纯从仿古角度看,这幅画相当成功。他注意到很多倪瓒山水的细节,逐一体现在创作里。倪瓒散尽万贯家财后隐居在太湖之滨,他画的山水景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经过加工整理后,画中充满宁静深远的韵味。后人常说,倪瓒山水呈现了文人孤独寂寞而又敏感纠结的心境。这种说法有一点道理,不过他在创作中流露的洒脱自在也不能忽视。
张洽仿倪瓒山水,选择的切入角度就是洒脱自在。看几个细节就知道了,先看前景是一组小景。乱石、松树、墨竹,乱石画法突出棱角,用笔圆劲有力。他很重视用笔的力量变化,感受到书写隶书时的运笔味道。画树也是如此,只不过用到的是顿挫。还是通过力量变化表现松树的质感。

张洽 空谷松风 局部
名为松风,画中似乎感受不到有风。这又是为什么呢?纵目远眺,看中景就找到了松风。旷阔的湖面微波荡漾,水中乱石周围泛起涟漪。他画的是清风,增添了几分逸趣。从画面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来,他追求淡雅松秀的韵致,烘托环境的静谧。
再看画面右侧的崖壁蓬船,他利用了藏与露、主与次的对比关系,用笔的力道更足。张洽为了突出山石的立体感,还用到了枯笔皴擦,淡墨晕染。经过他的加工处理,山水景色显得十分生动。

张洽 空谷松风 局部
简化笔墨构图,而不是降低技法难度。这就是《空谷松风》呈现的风情,简中有繁、小中见大,实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追求。张洽没有过分表现寂寥情愫,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关。
清朝中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比元代文人高出很多,他没必要为了艺术创作强行运用枯淡的笔墨线条伪装心情。他用了枯笔淡墨的同时,也用到了水墨晕染。就是希望让人记住山水间的清润美好。张洽对自然景色有自己的感悟,他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张洽 空谷松风 局部
你喜欢这幅《空谷松风》吗?感受到画中的静雅氛围了吗?看过这幅山水后,相信你会记住这位叫张洽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