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态度强硬:若中企不同意,就要来硬的?

盘点观察 2025-04-15 17:20:31

据环球网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此前讨论达尔文港的前景。达尔文港所在的北领地财政局长比尔·杨当天表示,北领地政府代表前往首都堪培拉,与澳联邦政府讨论港口建设以及“确保其未来所需的措施”。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2015年将港口租赁给中资企业岚桥集团,期限为99年。2024年11月,北领地政府向澳大利亚SBS电视台透露,已向岚桥集团发出信函,询问其财务责任,“要求其详述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

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通过合法公开的国际招标,以5.06亿澳元的价格,获得了达尔文港99年的租赁经营权。彼时,北领地财政紧张,港口设施陈旧,急需升级改造,联邦政府却拒绝投资。中企的进入,不仅为当地带来了资金,缓解了财政压力,还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港口建设。在中企运营下,达尔文港货运量从最初的500万吨,一路增长至2024年的3000万吨,实现了惊人的六倍飞跃。

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政府(资料图)

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升级了泊位、卸货码头,加深了港口航道,还为当地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中澳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 。然而如今,澳大利亚政府却无视中企多年来的合法经营与积极贡献,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妄图强行收回港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明确表示,敦促澳方为中国企业在澳投资运营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把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

但中方的这一警告,被澳方直接无视 。从澳大利亚内部来看,5月3日联邦大选临近,阿尔巴尼斯面临竞选压力,支持率表现不佳。为了寻求连任,他试图通过展示对华强硬态度,以收回达尔文港为舆论热点来刺激民意,获取政治资本。反对党领袖达顿也紧随其后,声称若当选,将采取强制措施收回港口。两党在这一问题上罕见达成一致,凸显了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将商业问题工具化的乱象。

达尔文港(资料图)

这种将国家利益与商业合作当作选举工具的做法,短视且危险,完全忽视了中企投资为澳大利亚带来的巨大利益 。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美国的身影在背后若隐若现。自达尔文港租约签署以来,美国多次向澳大利亚施压,甚至以“盟友关系”相威胁。2024年,美国宣布投资2.7亿美元在达尔文港建设航空燃料储存设施,强化其军事存在。

澳大利亚为迎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不惜牺牲自身国际信誉和中澳合作大局,将达尔文港问题政治化,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 。澳大利亚若强行征收达尔文港,不仅将严重违背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还将面临诸多严重后果。在经济层面,中企在达尔文港投入巨大,澳方强制征收需支付巨额赔偿。根据国际投资法相关规定,若澳方强制征收,赔偿金额可能超过10亿澳元,这将给澳大利亚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澳大利亚(资料图)

同时,中国作为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澳关系恶化将使澳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遭受重创。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占据其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一旦中方限制关键矿产和农产品进口,减少投资和旅游,澳大利亚经济将遭受重大冲击。在国际信誉方面,澳大利亚此举无疑是向全世界表明其投资环境的不稳定与不可靠。国际社会对澳大利亚的信任度将大幅下降,未来外资对澳基础设施投资的信心将严重受挫。

日德等国家的诸多企业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在澳大利亚投资的政治风险,这将对澳大利亚的长期发展利益造成极大损害 。达尔文港事件不应成为中澳关系的绊脚石。澳方应摒弃政治偏见与短视行为,尊重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回到理性对话与合作的正轨。否则,澳大利亚失去的不仅是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更是自身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信誉与未来发展机遇,这显然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希望澳大利亚政府能够慎重权衡利弊 。

0 阅读:0

盘点观察

简介:静观天下事天下情,聊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