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4月25日,俄美在乌克兰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的共识初步形成。
当天,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密会了美国特使,双方谈了整整三个小时,会谈结果被描述为“建设性且有益”。
然而,就在俄美立场悄然靠近之际,莫斯科州突发致命爆炸,俄军高级官员不幸遇害。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会否改变俄美谈判的走向,成为新的变数?

美俄初步一致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乌克兰将失去大约20%的领土,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这一表态打破了美国历届政府坚持的传统立场,标志着俄美双方在战争解决方案上达成了初步一致。
同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俄乌谈判取得了“明显进展”,大部分关键问题已达成共识。他呼吁尽快举行高级别会晤,正式敲定和平协议,以早日结束战火。
为了推动进程,特朗普甚至多次施压乌克兰,要求基辅方面放弃部分领土,以换取停火与和平。

然而,乌克兰方面对此坚决反对。
乌总统泽连斯基当日回应强调,乌克兰绝不会在法律上承认任何被俄罗斯临时占领的领土。
他指出,只有乌克兰人民有权决定国土归属,并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向俄罗斯施压,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领土交易。
尽管乌方态度强硬,但现实残酷:乌克兰通过武力夺回克里米亚的希望渺茫,军事与外交手段的局限,让基辅在谈判桌上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
与此同时,特朗普推动的和平框架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了争议。
虽然特朗普将此视为自己外交上的一大胜利,但《时代》杂志评论指出,他执政百日内频繁做出的激进决策,已严重冲击了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信誉。

无论是疏远传统盟友、打破外交惯例,还是在俄乌问题上亲近俄罗斯,特朗普的做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不小震动。
因此,尽管俄美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战争远未结束。
乌克兰若坚持打下去,俄乌冲突仍将持续。更何况,除克里米亚外,俄占乌东四州的归属、乌克兰是否加入欧盟等核心问题,依然悬而未决,亟待进一步谈判。
为此,俄美迅速启动了密谈。

俄美三小时深谈
4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举行了一场重要会晤,会谈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会后表示,这次对话是“富有建设性”的,不仅涵盖了乌克兰局势,还涉及到其他国际议题。
乌沙科夫透露,未来俄美将继续保持各层级的沟通,努力推动务实有效的对话。

这场普京与威特科夫的密谈,是近期俄美高层互动中极为关键的一次。
在俄乌冲突陷入长期僵持、双方都承受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俄方希望通过对话寻求缓解局势的路径,而美方也试图借助外交突破,为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加分。
与此同时,在特朗普政府的不断施压下,乌克兰也加快了与美国达成矿产开发协议的步伐。
当天,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季希对外表示,乌克兰正在与美国就一份关键矿产协议敲定最终文本。
乌方清醒认识到,这份协议对深化乌美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希望尽快完成谈判。
季希强调,乌方希望协议能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已经向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提交了俄罗斯破坏乌克兰能源设施的详细清单,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加大对俄施压力度,提升自己在未来谈判中的地位。
尽管乌方有被迫签署的成分,但通过出让矿产资源换取美国支持,也是乌克兰避免在谈判中彻底被动的一种现实选择。
不过,乌克兰显然不会将全部希望寄托在特朗普政府身上。

就在普京与美国特使进行密谈的同一天,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突发一起严重爆炸事件。
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在爆炸中当场遇难。
俄方迅速将此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
据俄罗斯官方消息,爆炸由一枚填充大量弹片的自制爆炸装置引发,威力相当于300克TNT炸药。
事发后,紧急情况部门和联邦侦查委员会迅速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并将案件移交中央调查办公室,显示出对此案的高度重视。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公开表态,明确指出这是一次针对军方高层领导人的恐怖袭击,性质极其恶劣。

虽然目前尚无确凿证据指向乌克兰,但考虑到乌方过去多次策划针对俄方高官的刺杀行动,这次事件乌克兰幕后操控的可能性极大。
其目的很明显:
一是破坏俄美正在进行的密谈,搅乱谈判进程;
二是向俄罗斯发出警告,表明乌克兰不会轻易接受在谈判桌上失去更多领土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