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时间过得是真快,这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中的清明了。“清明”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一个节日!其实,清明不仅仅是咱们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且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回暖,但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导致气流不太稳定,所以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而且天气变幻莫测,有时看起来万里无云,晴空万里,有时候阴雨连绵好几天,正应了那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我国有24个节气,一般每一个月里面有两个节气,每15天都会有一个节气,一整年下来就刚好24个节气。而清明是我国24节气之一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清新明朗,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清明”一词也正是源自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而现在的清明节,主要是和古时候的上巳节以及寒食节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所以说在清明节时会有许多的传统习俗以及传统美食。

而这些传统习俗以及传统美食之中,有不少是从上巳节以及寒食节中流传得来。所以说,这些传统习俗都比较多样。
比如说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禁火寒食,以及上巳节郊外游春的这些传统习俗。
除此之外,在清明节还有许多的其他传统习俗以及忌讳,比如老人嘴里常念叨的:“1要躲,2不碰,3不吃”。有什么讲究,又有什么说法呢?指的又是什么呢?

一,躲蛇虫鼠蚁
春天万事万物都已复苏,呈现出一片生机的景象,大家眼里所看到的都是桃树,梨树,苹果树都开花了,小鸟的叫声也在耳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但你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些那么,一些冬天进入冬眠的蛇虫等也已然复苏。
尤其是蛇,经过一整个寒冬的冬眠,而此时,温度渐渐回暖,尤其是在咱们南方2~3月份,蛇就已经结束了,冬眠,而在北方的话,一般也是4~5月份结束冬眠。

而清明时节,正好是在四月份,所以说此时的蛇虫也变得比较活跃,经过漫长的冬眠,蛇体内能量也已然消耗殆尽,此时就会积极的出来寻找食物,用于恢复体力和补充营养。
而清明时节草木丛生,如果有蛇虫,鼠蚁潜伏在草丛里面,我们是很难被发现的。而上坟扫墓一般都要尽到大山里面,这里草木横生,为了自身的安全,咱们去上坟扫墓的时候最好带上一个长长的棍子,过草丛的时候用棍子轻轻揽一下草丛,主要是起到一个“打草惊蛇”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要安全许多。

二,不碰潮湿的衣物
都说春季天干物燥,实则相较于冬季而言,此时的气候变得要湿润了许多。北方的朋友可能察觉不太明显,但是南方的朋友就可以知道每年已进入春季,雨水就会增多,甚至出现阴雨绵绵的情况。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句诗咱们就能看出来。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衣柜里面的床单被罩,平时摸上去也会感觉有一点潮湿。这种感受就像我们在南方的冬天农村过冬的那种感受。天气湿冷,当我们盖被子的时候,总觉得被子也是冰冰凉凉的,有一点潮湿的感觉。

相信南方的朋友都有过这种的感受吧。而如果我们此时经常接触这些比较潮湿的衣物,那么就容易导致湿气侵入体内,尤其是对于身体不太好的中老年朋友来说特别容易引发或者是加重关节疼痛。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所以说为了自身的健康,我们一定要保证自己处于一个比较干燥卫生的生活环境中。不要去穿一些还没有晾干,或者是摸起来比较潮湿的衣物。

除此之外,家里面的棉被床单趁着中午天气好,太阳大的时候尽量拿出去晾一晾,晒一晒,这样盖起来不仅更加的舒服,而且对身体也更有益处。
3,不吃太多的青团
清明时节是青团是很多地区的传统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而且青团一般是有春天的艾草叶制作出来的,吃了对身体也有非常多的好处,并且吃起来有淡淡的艾草,香气香甜软糯,大家都超级爱吃,甚至欲罢不能。

尤其是家里面的小孩,吃了一个,想吃两个,吃了两个,想吃三个,我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妈妈还在真爱团的时候,我就站在蒸锅旁边等,站在锅边等的时候都感觉口水快要流出来了,这刚一出锅迫不及待的就要吃,为此还被烫了不少次呢。

但是大家要注意:青团虽然好吃,它主要是用糯米蒸制而成的。而且里面的馅一般都特别的甜,比如说妈妈小时候就经常用豆沙给我们做青团。
所以说总结下来,青团用糯米制作用高甜的食材做成馅儿,所以说它虽然好吃,但却不好消化,而且还是高糖的食物。对于消化不太好的老年人和小朋友来说,一次性吃的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除此之外,对于平时不能吃太多甜食的老年朋友来说,尝一尝就可以了,如果管不住嘴,一时贪嘴的话,则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所以说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上这几点。在缅怀先人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身的安全以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