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曾因在既定框架中按部就班的生活感到迷茫与内耗吗,所谓正确的人生模板到底是走向捷径还是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学者刘擎与严飞合著的《世界作为参考答案》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世界就是参考答案。”日前,《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的作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学者严飞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社会学博士周晓虹,南京大学教师陆远在南京先锋书店围绕新书《世界作为参考答案》展开了一场思想交锋的对谈。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结合历史、自然、科技、文化、政治、哲学、社会学等众多元素,通过对人与世界重大问题的对话与追问,解读社会的发展与复杂性,解析时代与自身的困惑,反思我们的处境和对自我的认同与理解,启发读者以新的视角探索自我和世界,更好地做出对自我的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思考。

世界的变化是几位嘉宾首先聊起的话题,刘擎和严飞都是哈佛燕京学者(2023—2024),周晓虹年轻时也曾在美国求学,三人青年时期世界处于不同的时代,他们分享的所见所闻令在场的读者们发出了“恍如隔世”的感慨,与当下大部分的书不同,《世界作为参考答案》是一本对话体的书,原汁原味的就是刘擎和严飞两位学者的对话,“我觉得对话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可以把我们很多的想法很流畅地进行及时地捕捉,同时又能有意识地加入另一种学科的视角。”严飞表示,两位作者的学术背景不同,严飞是社会学背景,而刘擎是政治哲学背景,两人在看待问题上切入点和观点也有很多不同,这种思想的交锋在对话体的文本中可以得到更为直观地展现,“从我们两个人的角度出发,对话体也是相当轻松的方式。”严飞透露,两家人几乎每搁一两周都会聚一次,吃饭闲聊的时候谈论各种不一样的话题,两人对话的起点各式各样,有时候是共读一本书,有时候是通过一个话题延伸出其他的内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我们所表达的东西也会非常不一样,这些表达很有意思。”

刘擎谈到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的人工智能DeepSeek,他开玩笑的说“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变成语言上的混血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刘擎指出,过去人类的语言还是来自人类,不管是过去少部分学者、知识分子的发言还是到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拿起话筒,所使用的还是人类千百年历史累积下来的自己的语言,“现在有了另一个物种,它用的语料库来自人间,但是修改重构幅度之大以至于产生了它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又被我们借用来修改我们本来要写的文本,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活在与人类之外的物种的语言交互的环境之下,这是多大的变化,我觉得我们正在见证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活动当日吸引了年轻读者,周晓虹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观点,“我对人工智能这个东西的发展一点也不觉得慌张,我也不会叫衰,任何新东西出来它都会取代一部分的价值,但是也会赋予另一部分人以新的价值。我想在未来我们在面对选择时,更需要能将选择掌握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交给各种APP、人工智能,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我们今天在面临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更应该去呼唤的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