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下台前呼吁:我们欧洲,不该再将前途捆绑到美国身上了

粤广靓女 2024-11-28 19:20:03

这波欧盟外交掌门的交接,乍一看是人事调整,实则是政治风向标。从博雷利到卡拉斯,这一更替透出了欧盟内部权力游戏的新剧本:更“仇俄”、更亲美,甚至更激进。而背后推手,不仅有欧洲内部的政治算计,还有美国的全盘布局。

博雷利在任内虽然没能“翻天覆地”,但他多少还保留了一些欧盟独立的底色。他敢在以色列问题上唱反调,要求遵守协议;也敢喊着“欧洲要独立自主”,甚至暗戳戳地批评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缩水。这些话在如今的欧洲政治生态里,确实显得“不合群”。毕竟,如今的欧洲更像一艘在风暴中迷航的船,掌舵的是美国,划桨的却是欧洲自己。

博雷利揭开的,是欧盟两个难以摆脱的困境。第一个困境,是内部政治氛围压制独立性。在选举政治的规则下,那些与美国唱反调的人,很难得到真正的政治空间。反倒是亲美派,凭借资金支持和舆论背书,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政治奖赏机制”,导致欧洲在许多外交政策上越来越趋同于美国——不论是中东问题,还是对华政策,都在重复美国剧本。

第二个困境,则是美国的战略锁链牢牢捆住欧洲。俄乌冲突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美国一边在台前大力支持乌克兰,一边却让欧洲自己为战火埋单。北溪管道被炸的风波刚过,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就地涨价”就杀了进来,逼得欧洲只能咬牙接单。说白了,美国的算盘就是挑拨欧洲和俄罗斯对立,让欧洲“靠近美国、远离莫斯科”,结果呢?欧盟不仅在能源问题上受制于美国,在安全和经济上也被捆绑得更死。

现在轮到卡拉斯上场,这位更倾向“仇俄”的新任负责人,不出意外会进一步拉近欧盟与美国的距离。这种转向看似强化了欧盟的统一立场,实则加剧了其独立性的流失。在全球格局动荡之际,亚洲的崛起已经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欧盟却因受美国影响,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日趋紧张。博雷利卸任前的那句警告,“欧洲要增强防御能力,远离对美国的依赖”,听起来铿锵有力,背后却是满满的无奈。

最后,问题来了:欧洲还有没有能力摆脱美国的控制,寻回自己?从目前来看,这恐怕是个伪命题。无论是内部的政治机制,还是外部的地缘战略,欧盟都被牢牢钳制。自主独立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济韧性、安全支撑和政治胆识,而这些,恰恰是如今的欧洲最为匮乏的。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博雷利走了,卡拉斯来了,欧盟真的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吗?美国的手,究竟还能伸得多长?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