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班牙和法兰西王国的关系
在安卡拉战役期间,陪同帖木儿的有两位西班牙大使:佩拉约·德索托马约尔和费尔南多·德帕拉苏埃洛斯。帖木儿和欧洲国家的联盟,很可能是为了对抗席卷欧洲的奥斯曼帝国。他攻击奥斯曼帝国和马穆鲁克苏丹国是有明确的理由的。
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在一百年前,特别是在奥斯曼帝国围攻过君士坦丁堡之后,试图建立的法蒙联盟的尝试。
帖木儿派苏丹尼耶大主教多米尼加·扬作为特使前往查理六世的宫殿。扬于1403年6月15日抵达巴黎。帖木儿在信中这样评价查理六世:“最热爱和平且最无敌的国王、苏丹,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国王,都是上帝的朋友,是赢得世界大战的最仁慈的君主。”
帖木儿向查理六世提议发展经济关系,以及建立军事联盟。此时,查理六世只能在帖木儿去世前不久发送信息。
帖木儿帝国与西班牙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西班牙历史学家米格尔·安赫尔·奥乔亚·布伦说: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三世与帖木儿的关系,是中世纪的卡斯蒂利亚外交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帖木儿派一位名叫哈吉·穆罕默德·加齐的察合台特使,带着信件和礼物前往卡斯蒂利亚宫殿。
鲁伊·冈萨雷斯·德克拉维霍代表团当帖木儿的特使返回时,恩里克三世于1403年5月21日,向撒马尔罕派遣了一个外交代表团,由鲁伊·冈萨雷斯·德克拉维霍以及阿方索·佩斯和戈麦斯·德萨拉扎率领。当代表团于1406年返回时,帖木儿说他尊重西班牙国王“就如同他自己的儿子”。
鲁伊·冈萨雷斯·德克拉维霍还记录了明朝使者到帖木儿帝国索取贡赋的事情,他写道,与帖木儿对西班牙人的关心相反,帖木儿对“契丹(明朝)的统治者”派来的大使
马可波罗访问中国的一百年后,德克拉维霍访问撒马尔罕时,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报导契丹的新消息──毕竟那里很少有欧洲人可以到达。德克拉维霍的信息虽然歪曲了意思,但却是关于洪武皇帝的继任者之间的王位纠纷(靖难之役)。西班牙人因而可以利用此情报,与一些中国使者进行交流,并收集有关撒马尔罕和“汗八里”(北京)之间的商队路线的信息。他在《克拉维约东使记》中向欧洲人介绍了永乐皇帝的军事实力,以及世界上最大城市:“契丹的首都汗八里”。他还错误地说,中国皇帝接受了天主教。这个消息是让欧洲人支持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想法的因素之一,这种想法一直流传到十七世纪,也是著名的鄂本笃在1603年之所以远赴中国的原因之一。
帖木儿在1405年去世后,他的儿子沙哈鲁继续延续他父亲对抗奥斯曼帝国的行动。他的进军带来了欧洲反攻奥斯曼帝国的希望。
巴伐利亚冒险家约翰·席尔伯格曾在1402-1405年效忠帖木儿。此外,当时有无数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活跃在该国。
1420年至1425年间,威尼斯旅行家尼古拉·达·康帝(Nicola Da Conti)访问帖木儿帝国期间,欧洲和伊朗之间建立了随后的联系。尽管西班牙试图与帖木儿帝国交好,但最终失败了。一直到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著名发现,他的目的地是到达中国的大汗国。
帖木儿的故事与欧洲的东方主义有着悠久的联系。例如: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于1590年撰写的《伟大的帖木儿》(英语:The Great Amir Teymur)和亨德尔在1724年的歌剧《帖木儿》(德语:Tamerl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