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训侄育成王

狸村十三娘 2023-03-25 13:26:17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其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灭殷的第二年,周文王去世,周成王姬诵,姬姓,名诵,岐周人。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母为王后邑姜。

武王的儿子姬诵,因父亡故,故而幼年登基成王,继位之初,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统治中国、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统管军政大权,日夜操劳。

周公认为振兴周室光靠一己之力,恐无济于事,保不了长久,也非长久之计,于事,周公决定,把侄儿及子孙教育好,才是本质问题所在,才能永葆天下,于事,他把精力都转移到教育后代上,专心书写【无逸】浩文,以戒成王。

周公教导成王,千万不要恃宠而骄,不要因为你是周天子,就可肆意妄为,姑且享受一番的思想,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失去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得天下,肆意地把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成果挥霍,不考虑后果,浪费百姓辛苦种出的财富,全用于享受上,像殷纣王那样的话,百姓是不会爱戴于他的,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之路,比如贪杯酗酒,荒淫残暴是不可取的,会丢江山,失民心的。

一次,成王巡视归来,城门附近的百姓都纷纷跪于道路两旁迎候,成王骑在马上见此状很是得意,享受百姓的‘接风洗尘’,周公见此,着急的把成王拉下马,并让成王把老弱妇孺都搀扶起来。

成王不解,问到:“我是天子,他们身为百姓,跪迎是天意”

周公答道:“天意就是民意,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成王姬诵,对于叔叔【周公】的教诲铭刻于心,时时提醒着自己以民为主,为民办事,当政清廉,他认真地总结了殷亡周兴的经验教训,不贪图享乐,而是实事求是的为民办事,想民之所想,事事做到万民之表,小心谨慎,治理国家

成王办事得人心,治国顺民意,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受民众的信崇与爱戴,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周朝国泰民安

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在位22年。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