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吧,我参加成功学培训的时候,讲师非常自豪的讲了一个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案例。
我当时就觉得这什么玩意啊,不扯淡嘛。
刚刚我又看到一个新生意,说有人去农贸市场批发王八。
现在王八特别便宜啊,一只大概十几块钱。
然后他们带着这些王八去一些寺庙门口,坐等那些老头老太太们上钩,按放生价再转卖给他们。
其实这个王八生意才是真正意义的精准锁定客群,比什么卖梳子给和尚靠谱多了。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有3万多座寺庙,其中绝大部分都已商业化,这些寺庙中营收过亿的不在少数。
接下来我们就一块儿看一看,一座寺庙都有哪些收入:
第一项收入:门票。
不要小看这个门票啊,数额非常惊人。
比如灵隐寺,门票价格为30元。2023年灵隐寺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按此推算仅门票收入一项,灵隐寺就收了超3.6亿元。
不过寺庙的门票收入并非都装进寺庙的口袋,一般是当地政府和寺庙按比例分成,小门票是归寺庙自主分配的。
门票只是“开胃菜”,第二项收入香火和功德箱才是核心收入。
比如上海玉佛寺,年香火收入超千万,春节“烧头香”价格万元起步。
再比如上海静安寺,捐赠塑像的话单笔捐赠最高可达9000元,且捐赠数量并无上限。
静安寺一尊鎏金佛像卖1.98万,供奉牌位年费2000元起,水陆法会莲位一次5000元。
每个寺庙、道观还有不同神明的供养灯,比如“佛祖灯”、“财神灯”、“观音灯”等,一般都是按年收费,价格从5000元到数万元不等。
除了这些传统创收项目,寺庙的第三项收入就是五花八门的周边产品。
比如灵隐寺的陈皮酱油,定价58元一瓶,年销售超320万元;
五台山的酒年产值超千万,永福寺的“慈悲咖啡”30元一杯,每天能售出几百杯。
手串也是寺庙常见的“爆款”,灵隐寺手串网上售价为46元一串,2024年仅淘宝店就卖出了数十万单。
第四项收入:科技赋能下的赛博烧香与元宇宙祈福这个就很有科技感了,成本也是最低的。
比如扎基寺推出区块链“电子金卡”,数字佛龛年交易额超8亿元;有年轻人甚至在元宇宙大殿“赛博烧香”,用VR冥想舱解压。
为了吸引年轻人群体各家寺庙都花费了心思。
比如灵隐寺公开招聘新媒体小编,龙泉寺打造“贤二和尚”漫画IP等,市场反应效果颇佳。
第五项收入:投资与资本化,佛祖也玩金融
比如上海玉佛寺成立了“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过包括饿了么在内的200多个项目,创业项目十年存活率超过了78%;
再比如五台山,控股了15家企业,涉足文旅、科技甚至客运行业。
综上所述,寺庙赚钱的项目大致上就这五大项了,寺庙真的忙不过来,数钱数到手软。
说到这儿有人会问了,既然这么赚钱,要不我也经营一座寺庙呗。
这么赚钱的生意可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和早些年的幼儿园一样,经营寺庙需要严格审批。
国内寺庙分为私人的和国有的,都需经过发改委、民政、国土和宗教等十多个部门的批复,才能运营。
而且寺庙的经营必须坚持“非盈利性质”,不能做股份制、中外合资、分红提成等操作。
普陀山旅游曾经递交过招股书拟申请上市,最终遭到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二部委的联合批评。
在寺庙转让交易中卖家出售的是场所使用权,不能干涉内部的宗教事务,更不能以宗教名义做商业宣传。
乐山大佛的拍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7亿的挂牌底价,只是买下景区观光缆车和摊点30年经营权的价格。
经营一所寺庙有这么多限制的规定,但大家还是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寺庙太赚钱了。
所以说我有时候真的特别羡慕这帮和尚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