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用简体字!马来西亚新加坡都和中国接轨了,为何港澳台还不改?

张涛游世界 2025-04-23 15:48: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羽羽

编辑|t

引言

如果你去了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看到街头巷尾全是简体字,可能会以为到了中国某座城市。可你转头一看,港澳台却还在坚持那一笔一划的繁体字。这事挺魔幻的:离中国大陆越远的,越快跟上大陆,离得越近的,反而越像“另一个世界”。

这不免让人想问:到底是谁在坚持传统,又是谁在主动靠拢?汉字背后的故事,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新马怎么悄悄“投奔”了简体字?

为什么是那时候?那可是个讲究“风向”的年代。

李光耀早就看出来,国家再小也不能跟文化脱节。华人占了七成多人口,可孩子们中文学得慢,为什么?写字难啊。写个“觀”、“龜”、“體”,别说孩子,大人都头大。所以,李光耀一锤定音:“简体字,好学,实用,就它了。”

但新加坡没一开始就用中国那一套。1969年,新加坡先试水搞了一套“自创简化字”。不是怕中国,是怕邻国。那时候东南亚种族冲突多,华人又容易被怀疑亲中,一不小心就成了政治包袱。所以自创字,一来给自己缓冲,二来表明“我们有独立语言政策”。

可1976年就不一样了。中国跟马来西亚建交了,跟泰国也和解了,东南亚气氛松了不少。李光耀也访华了。这一趟走完,新加坡干脆把自己的那套字扔了,全盘接轨中国简体字,连教科书都改了,学校横排横写,一切向大陆看齐。

而马来西亚这边,操作就更实用了。

80年代初,大马的华文教育一度岌岌可危。政府推“马来文教育为主”,一大批华文中学被迫“改制”,愿意坚守华教的,只能自筹资金,自力更生。就在这时候,有人想到一个法子:用简体字,降低门槛,增加普及率。于是,1983年,大马教育部正式宣布华文学校使用简体字和拼音教学。

虽然现在大马的报纸标题还用繁体,但正文用的是简体,教育体系也是完全“简化路线”。也就是说,从学习到考试,已经完全脱离繁体的轨道。

不过新马能接轨中国的简体字,难道港澳台做不到?

港澳台为何偏不“改字”?

从地图上看,港澳台离中国大陆最近,可在汉字这件事上,却走得最远。

台湾这边,繁体字不是简体字的“前身”,而是文化“正统”的象征。从民国时期沿用至今,教科书、电视字幕、政府公文、路边招牌,全都用繁体字。台当局甚至在教育部制定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中,对每一个笔画和写法都有严格规定。

原因不难理解。从政治上,他们想要和大陆“划清界限”;从文化上,他们说“保留中华文化”,繁体字就成了“最后的防线”。

而香港、澳门呢?两地曾是殖民地,在英国、葡萄牙手里管了百来年。那时候用什么字?当然是延续传统的繁体字。即便1997年、1999年回归后,两地教育体系基本保持原样,政府没有强制推简体字。毕竟“一国两制”不是口号,是条约。

港澳的报纸、杂志、教材、公告,仍以繁体字为主。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澳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都没有列入“简体字推广”。唯一的变化是:越来越多港澳年轻人“能读简体”,但“坚持写繁体”。这就像你会看英文,但不一定非要写英文邮件。

所以说到底,是历史背景不同,是教育政策不同,更是文化认同不同。可问题来了:互联网时代,大家信息互通,文化也要对接,那这“字”的事儿,还能一直扛着不动吗?

繁简之争,会有“统一”的那一天吗?

其实汉字是不是“统一”,从来就不是靠一纸政策说了算的,而是看大环境“怎么走”。

如今的互联网平台,全用简体字。而台湾的出版社也悄悄“投奔”简体市场,推出繁简双版本;港澳的中小学则越来越多使用简体字教辅材料和拼音教材,毕竟考试用得着。

技术上,更没障碍。手机输入法早就能繁简互转,软件界面一键切换,谁都不会因为“看不懂繁体”而错过什么信息。

问题的核心,是认同。简体字是中国大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是制度话语、教育普及、对外交流的载体。而认不认这个“主流”,决定了你愿不愿意用这套字。

港澳台现在还在坚持繁体,并不代表未来不会转变。尤其是年轻一代,用惯了现代社交平台的人,对简体字并不陌生。文化归属感这种事,不会一夜转变,但会悄悄发生。

就像新加坡,曾经自创一套汉字体系,后来发现“越是特立独行,越难融入华人世界”,才一步步靠拢;像马来西亚,华文处境越艰难,越需要找文化的“靠山”,也最终接上了中国的文字主流。

所以未来,可能不是“繁体被消灭”,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用简体”。语言本身就没高低对错,谁用得多,谁沟通方便,谁就是大路货。而文化,也往往是顺着这条“最实用的路”往前走。

一笔一划看似平常,其实背后都是文化的选项。用简体还是繁体,不是字体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早已用脚投票,那港澳台,愿不愿意也来一次“文化归队”?这事儿,慢慢看吧。

参考资料: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4 阅读:1636
评论列表
  • 2025-04-24 10:22

    繁体字有繁体字存在的必要性,不要求写,但应当要求认,简体字有简体字的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

  • 2025-04-23 18:19

    其实繁体字真正代表中华文字文化,简体字好处能迅速提高识字率。至于以后发展哪个更能代表,就看历史选择[微笑][微笑]

    用户16xxx68 回复:
    甲骨文你会吗?在这装什么大尾巴狼
    逗粑粑 回复:
    你不用金文吗?传统啊
  • 2025-04-24 09:58

    简体字,其实一直就有,就是古代书法家创造的草书,看看唐代书法家的草书,原来这不就是简体字吗?汉字简体字不是一下就出来的,早已经过几千年演变的,所以你们说什么是传统?难道我们再用上甲骨文?

  • xyz 5
    2025-04-24 10:57

    在识字率高达99%+的时代,应该恢复繁体字,繁体字更能赋予汉字生生不息的灵魂。

    逗粑粑 回复:
    不如恢复甲骨文吧
  • 2025-04-24 23:29

    第一版简体字版本本来就是民国时期制定的,蒋介石打算在台湾推广的时候发现大陆地区抢先推广了。如果顺序倒过来,大陆依然会推广简体字。

  • 2025-04-24 13:57

    我觉得不用强求,中国人没有几个不犟的

  • 2025-04-24 09:31

    繁体字是大清为了限制读书人制订的“正字”,故意选笔画最多,最复杂的字来搞,比如“个”和“個”。民国本身就是推广简化字,退守台湾后为了区别大陆,又转头回去搞繁体字。

  • 2025-04-24 17:29

    文盲多一半

  • 2025-04-24 22:56

    不知道香港有没有语文考试?特么用繁体写作文得用多少时间?[笑着哭]

  • 2025-04-25 03:15

    繁体字比较美观

  • 2025-04-25 00:58

    反正都是汉字,我两种都精通!没问题[鼓掌]

张涛游世界

简介:张涛带你看世界的动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