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2日讯(通讯员 胡一梁)春和景明,山海相依,万象更新。4月19日至20日,第八届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青岛星光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行业机构、企业单位的30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围绕大视听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新实践开展深入研讨,共商大视听实践教学赋能千行万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传媒学院、青岛电影学院、青岛黄海学院联合发起,得到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辑与导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青岛电影学院 AIGC 影视应用及知识产权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中心、青岛北影金象影视有限公司、青岛黄海学院省级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心共同承办。
开幕式上,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青岛海发集团副董事长、青岛电影学院董事长周玉晓、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教授等嘉宾出席会议。
青岛电影学院校长王宏民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他指出,青岛电影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电影全学科本科院校,始终坚持“强综合、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完善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大视听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学校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探索“AI+影视”教育新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影视新质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校长韦路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正在重塑大视听高等教育生态。浙江传媒学院近年来积极推进大视听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他呼吁学界与业界深化合作,共同应对视听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大视听实践教学转型挑战,推动大视听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研究员、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燕教授、青岛黄海学院副院长梁忠怀教授等领导嘉宾也分别致辞,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视听实践教学赋能千行万业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视听文化产业格局,要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推进视听实践教学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大视听实践创新新质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作了题为《应世、顺势而超世——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类专业的转型思考》主题报告,指出在AI重构大视听生态下,大视听专业需“应世”应对技术变革下生产、传播、消费转型,“顺势”推进数字技术与艺术、产业融合,重构培养体系、强化人机协同,“超世”坚守人文,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新质实践创新人才引领大视听行业跃迁。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原司长杨杰教授作了题为《智能化助推大视听发展》主题报告,指出AI驱动内容创作智能化、传播精准化及体验沉浸化,推动产业从效率提升迈向模式重构,实现大视听产教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教授作了题为《AI将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主题报告,指出AI赋能内容生产效率与人才培养精准度,也带来算法标准化消解创作个性、产教重技术轻人文弱化价值判断、人机协作惯性抑制批判思维的隐忧,因此需构建伦理框架,嵌入人文底色,让AI助力产业而不异化创意生态。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姚争教授作了题为《超长期国债加持下大视听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的基本策略》主题报告,指出2024年起国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高校大视听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带来机遇,传媒类院校可借此更新设备,应采取轻量化、跨学科、产学研策略,实现“硬设备支撑软实力,软实力激活硬创新”的良性循环。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师范大学马池珠教授作了题为《AI构建影视教育新生态》主题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正驱动影视教育向智能化、融合化转型,强调以AIGC技术赋能课程创新与产教协同,构建“技艺双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与AI工具协同迭代,培养AI思维与艺术创造力兼备的大视听复合型人才,助力大视听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传媒学院胡一梁教授作了题为《大视听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场景:工具赋能与生态重构的双重必然》主题报告,指出大视听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面临掌握工具和培育能力的时代命题,需要构建“工具驱动—能力进阶—生态协同”体系,涵盖掌握工具、培育千行适配思维、建构实践教学创新生态,以此培养能驭浪潮、创价值的大视听实践创新人才。
云南艺术学院洪志明教授作了题为《智媒时代影视传媒人才培养的范式革命:从人机协作到思维共生》主题报告,强调了培养与AI协同的未来共生者的重要性。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多元创作情境-思维共生路径”的三维教学框架,探讨了如何重塑影视传媒人才教育,以应对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挑战,实现教育模式从知识传授到能力与思维培养的根本转变。
浙江传媒学院、时光坐标公司创始人陈奕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结合虚拟影像制作流程探索》主题报告,指出AI技术正深度重构影视虚拟制作体系,其核心是通过数字内容生成与虚拟拍摄系统的高效协同,解决虚实融合的透视关系变化等难题,实现“后期前置”与成本优化,通过 AIGC 技术赋能人才培养,推动影视工业化流程革新。
青岛电影学院副校长金梦玉教授作了题为《新质科技驱动+头部项目实战:青岛电影学院影视工业化实践教学新生态构建》主题报告,指出依托AIGC等前沿技术与东方影都产业资源,构建“技术赋能+实战育人”的影视教育新生态,以“四链贯通”机制推动教学改革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艺术创造力的影视新质人才,助力中国影视工业化升级。
深圳大学黄玉波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 “数智化” 转型与探索》主题报告,指出依托AIGC工具开发智能课程平台,构建“课堂-业界”无缝衔接的实战教学模式,平衡技术伦理与艺术创造力,以“四大素养”为核心培育复合型人才。
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教育融媒业务田可总监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与新质课程建设》主题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与新质课程建设面临变革,探讨如何借 AI 技术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产教融合等角度创新大视听实践教学。
本届研讨会以“视通千行、智践万业”为主题,设置了八大主题论坛、六大实训工作坊,围绕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应用、虚拟制作技术、AIGC 全流程实训、产教融合生态建设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新技术新业务展示环节,成都华栖云、佳能(中国)、中国惠普、英特尔(中国)、艾迪普科技、强氧新科、中科大洋、七维视觉、元客视界、视爵光旭、爱图仕、随幻智能、至誉科技、图萌(上海)、南光影视、北京米穗、上海问凯、中天嘉业、湖南泊湾、JINXIANG.AI 创意、九洲光电、青岛大数据、山东新视觉、看到科技、杰讯零科技、高寻真源、南京德纳、印迹国际、瑞普视听、安达斯、镝次元数据、兆赫(武汉)影视、时空节拍、弘基嘉业、时光坐标、成都壹唯视、天津基卡等公司参与了展示和技术交流。数字人拍摄、LED 虚拟影棚、空间 AI 影像(NeRF)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体验,充分展现了大视听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前景。
作为我国大视听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大视听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产教协同育人、提升大视听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为大视听产教各方搭建起一个交流合作、成果共享的平台,为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大视听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编辑: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