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科幻电影,尤其以刻画AI机器人未来世界的主题,最让人心驰神往,同样也最具争议。中美科技较量,让世界民众都屏息以待,AI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它们会觉醒自我意识进而控制人类社会吗?
现如今AI发展蒸蒸日上,一片光明。有人欢呼AI能代替危险岗位,有人在担忧会被AI抢了饭碗。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直言不讳表态:AI的负面大于正面...这个世界没有AI会变得更好。
AI已经进驻人类社会2025年刚开年,中国本土人造“智人”迎来全新发展阶段,跳舞、遛狗、做家务、功夫各种复杂动作手到擒来。
中国AI技术的快速飞跃,让很多人失去了饭碗,而这个糟糕的现象,未来或许会更加普遍。
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AI能不能做的更好?事实证明,尽管AI技术才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就已经迫使上万人失去了工作。
人工智能的兴起,传统编程岗位就失去了竞争力。
2025年1月中旬,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紧急通知,Meta将在2月10日前大规模裁员。
1月最后一天,谷歌副总裁宣布将启动“自愿离职”计划,2.5万名员工自愿提出离职的,将获得遣散福利。
这样的“买断”裁员方式迅速蔓延至整个硅谷。
加速淘汰绩效最差员工,加速AI落地硅谷成为新质生产力,46家硅谷企业不谋而合。
凌晨五点收到裁员通知,Meta一口气裁掉4千名员工,其中除了绩效差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因为AI 太强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层次。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拔地而起的deepseek,不仅威胁到了硅谷的员工,甚至就连ChatGPT、文心一言等多家AI模型企业被倒逼开源、免费。
2025年刚开始,美国科技、金融龙头地区AI打的措手不及。
部分AI开始在美国代替人工,IBM就在年初裁员时表态,将会用AI代替后勤岗位,比如客服和人力资源等。
就连国内,也不可避免的要开始和AI竞争岗位。
2024年,武汉萝卜快跑正式全面试驾,不久之后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始广泛在国内多个城市试点,不少消费者感叹,无人驾驶出租车不仅没有异味,而且不会被宰。
无人驾驶的事故率远比真人驾驶要低的更多,遵守交通秩序,驾驶稳当安心。但无人驾驶却威胁到了出租车司机,将近一千万名司机都因为无人驾驶感到分外忧愁,唯恐哪天赖以生存的活计就被AI吃掉。
而进入25年之后,深圳首当其冲提出AI公务员,并在不久后正式上岗测试效率,总结发现,AI公务员不仅能自动生成财务报告,还能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状况,连之前的人工审核被替代后,审核时间缩短90%。
不仅如此,现在国内各大生产厂商都开始接通AI数据,机器化生产线,自动识别故障报修,很多厂房逐渐开始趋向无人化,流水线少了,工人需求的岗位也少了。
很多脏活累活找不到工人的岗位,都开始向AI智能靠拢,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小等等一系列的优点,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人愁云满面。
Deepseek大模型出来之后,连医生都开始紧张了,输入病症和病史,开具的药方甚至连医生都挑不出毛病。
才刚刚兴起的AI,未来还会取代多少人工?就像郎咸平说的那样,会不会出现95%的人类无法生存,AI的正面会不会被负面取代?
危险的AI日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采访中被问到关于AI的话题,他说,自己在前几年就尝试过让AI去写同类型的文章,结果写的比自己好要好。郑渊洁感叹“AI写的真好,杀了我也写不出”。
这句话不免有调侃的意味,但确实反映了当下很多文字工作者的担忧。
技术发达了,生产力提高了,AI在社会的竞争力越强,就越容易引发失业危机。
传统的人工被取代后,以前只能做体力劳动的人就失去了收入来源,而这些看起来可以随时被取代的岗位,就有可能是一个人所有的生计来源。
普通人的收入下降,消费力也会加速降低,到时候AI生产的产品又要卖给谁。凭借强大的金融推理模型和数据,AI在经济领域几乎所向披靡。
有些岗位可以用AI,但有些岗位绝对不能被AI替代。
比如军事,无人飞机、无人侦察机和各种数据,AI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复杂而精妙的计算,这种辅助功能帮助军事武器进一步的升级。
包括这两年热门的“机器狗、机器狼”甚至是“智人”都能用于前线战场,帮助减少更多的人力伤亡。
还有一直备受大家期待的养老型机器人,AI技术在银发经济上的前景十分广阔,去年央视等多家媒体发布文章,呼吁更多年轻人进入家政行业,AI机器人的建立,完全可以弥补就业市场的空缺。
不过AI的发展并非没有弊端,一旦AI发展导致劳动力过剩,这些找不到工作的人该怎么办?
谁能保证,未来几十年里AI的发展不会出现自我逻辑和意识的怪象。
更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国家在AI机器人和AI数据上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对AI的发展,人类能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AI会不会觉醒,会不会背叛人类,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在各个企业,各个行业都在争先恐后的进入AI开发中,大量的资金涌入,快速迭代升级的AI技术和机器人、数据模型,正在以一个可怕的速度扎根进人类社会。
参考资料:
46家科技公司、1万多名员工,硅谷开年裁员,动了谁的奶酪?
2025-02-12 14:19·每日经济新闻
“合肥造”机器人,更聪明了!
2025-02-27 15:23·合肥观
郑渊洁说写不过AI的郑渊洁,不再接受采访
来源:澎湃新闻 发表时间:2025-02-28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