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连饭都吃不上,怎么传宗接代呢?

说不尽的历史风采 2023-03-03 23:47:2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中,最底层的农民是最贫穷的一类人,他们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遇到不好的年份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吃野菜,遇到灾年连树皮也要吃。

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怎么传宗接代呢?

要知道,在古代,无后就是最大的不孝。这些穷人为了能传宗接代,渐渐地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典妻”。

“典妻”的意思就是有老婆的人家,把妻子租借出去,妻子在租借的这段时间所生下的孩子归租借人所有,以此来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

“典妻”的最早记载是在汉代,《汉书·贾捐之传》中就说:“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 虽然后来的君主都严厉禁止典妻,但是依然屡禁不绝,这是为什么呢?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存在便有道理。典妻能在古代盛行,与其社会背景有非常大的原因。

首先就是儒家理念。在儒家长久的文化控制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在古代如果没有孩子,那可是被人戳脊梁骨的。家庭好的人家会从亲戚家过继一个孩子,当做亲生孩子,盼望着这个孩子传宗接代,死后供奉。家庭条件差的就不行了,一贫如洗,连吃饭都不能保障,没有能力去娶一个老婆,亲戚家也都是十里八乡的,很少有富裕人家,只能选择典妻。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男轻女。在古代哪有什么男女平等,在封建观念的束缚下,女子不能像男人那样抛头露面,维持生计。很多穷人家生了女孩以后,都会遗弃掉,造成男女比例失衡。重男轻女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即便是典妻的出租方,即女子的夫家也不会把女子看的太重要,女子也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被夫家当做了敛财的工具。

任何一件事或者一个方法能够延续的时间越久,越能说明其存在的复杂性就像典妻一样它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虽然是一种畸形的存在,但是其存在有一定道理。

现在哪里还有典妻呢?欢迎下方评论。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