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比不上《大圣归来》,这些逻辑问题是致命缺陷!

毒舌影评 2019-08-02 14:18:48

最近影坛的“大事件”无疑就是《哪吒:魔童降世》了,上映不到一周票房就已经超越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华语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目前票房已经超过14亿,马上就能压倒好莱坞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成为内地电影市场动画电影有史以来的票房冠军!

想必大家对于《哪吒》铺天盖地的好口碑已经听得够多了,毒舌君也不想在这里过分重复了,只想简单总结下本片的两大优点,第一就是颠覆反转了传统的哪吒故事,让哪吒变成魔童,龙太子敖丙倒成了好人,并在二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相爱相杀”的友情关系,又加入了很容易引发当下观众共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全新主题。第二就是本片的卖相颇佳,不仅剧情轻松流畅,无厘头笑料很足,结尾的高潮打戏也既有笑点设计,又有恢弘炸裂的大场面,娱乐元素满载全片,观众喜闻乐见也就不足为怪!

但是,毒舌君在赞赏本片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本片的不少毛病和缺点,既有概念设定方面难以自圆其说的大问题,也有剧情细节上的小问题。既然本片的毛病有大有小,那接下来毒舌君就从大往小顺着说吧!

首先,本片在颠覆哪吒传统故事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概念设定和角色关系,但在某些方面又比较缺乏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就拿“哪吒没死”这个结局来说,虽说观众心里也清楚,哪吒作为主人公死不了,但没死的理由却显得十分牵强,跟影片的设定完全不符。请注意,影片中一开始原始天尊说过这样的话——“魔丸元神坚不可摧,我施了天劫咒,三年后引天雷下凡摧毁魔丸。”此后的剧情中,这个设定通过片中角色的台词被反复强调,但到了结尾怎么在天劫咒的打击下,哪吒只是被摧毁了肉体,而魂魄却保留下来了?请大家再看看上面原始天尊那句话,魔丸本就是一种灵体,而不是肉体,天劫咒就是用来摧毁魔丸元神的,所以最后怎么可能只摧毁了哪吒的肉体,而魂魄(元神)却没事?这样的结局跟前面的设定完全是冲突的啊!

这就是影片梳理剧情逻辑和概念设定不够细致的问题了,其实这个套也不难解,既然影片前面的长生云一句话就给出一个“换名符”的新设定,告诉观众天劫咒其实可以转移到血亲身上。那么结尾当魔丸和灵珠合体之后,完全也可以给出一个“逆转天劫咒”的新设定嘛,天劫咒只是针对魔丸的,那么魔丸和灵珠合体重新成为混元珠的强大能量,能够打破天劫咒也不稀奇。所以结尾完全可以设计成魔丸和灵珠合体,拥有“逆转天劫咒”的强大能量就行了,完全可以让太乙真人像长生云那样,用对白给出这样的解释就好了,这就说得过去了。而不能像影片结尾那样,既让天劫咒生效,哪吒的元神还没被毁,这种矛盾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申公豹这个反派角色,他的角色逻辑和行为动机也有严重问题,缺乏足够的铺垫和解释。他因为不满太乙真人被元始天尊内定为“昆仑十二金仙”最后一个名额的人选,而在暗中作梗,故意让太乙真人负责的灵珠投胎的计划失败,这样的角色心态观众都能理解,太乙真人办事不力,没准“昆仑十二金仙”最后一个名额就该轮到申公豹头上了嘛,而且他是在暗中用“傀儡符”操控一切,也没有暴露自己。剧情进行到此处,一切还都是合理的。

但随后申公豹把灵珠拿去献给龙族,让龙太子敖丙成为灵珠转世,还把他收为徒弟悉心调教,这就有些缺乏解释了。凭什么他要给龙族当“活雷锋”啊?他的利益点在哪里呢?即便一切都能像他和龙王说的那样,将敖丙“炼除龙角,隐藏龙族的身份,在封神大战中建功立业,封神登天,才有机会将龙族带离海底炼狱”,将来这些美好愿景能够实现,那也只是符合龙族的利益,跟申公豹没有半毛钱关系啊!所以,影片在此处留下的巨大的逻辑漏洞,没有为申公豹联手龙族给出合理的动机,影片中龙王跟申公豹见面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是我儿敖丙,按照约定,我就让他拜你为师……”请注意其中有“按照约定”这个词,可见影片原本是有龙族和申公豹之间利益交换的“约定”设计,只是在成片中,不知怎么就把“约定”中申公豹的利益出发点给省略了,只剩下“约定”中申公豹要给龙族帮忙的内容,这不得不说是影片的一大bug!

申公豹这个角色身上的逻辑bug也不止这一处,后来他执意要让哪吒、李靖夫妇、太乙真人这四个人去死,合理性方面也讲不通。哪吒自有天劫咒毁灭,这个不用申公豹费心,他认为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这三人也是“知情者”,所以必须死!关键是这三人并不知道这一切是申公豹在背后搞鬼啊,申公豹也一直没有暴露过自己啊,所以为何非要将这三人置于死地?尤其是他最后急吼吼地跑出来在三人面前公布自己的阴谋,这也太托大了吧?万一没把三人都杀死呢?那他的阴谋岂不彻底败露了?

其实,按照影片一开始,申公豹心心念念要成为“昆仑十二金仙”这一目标,最符合他的利益、最安全的做法,其实就是他在暗中让太乙真人的任务失败,让魔丸成为哪吒这就够了,这样等到原始天尊出关,看到太乙真人搞砸了任务,原本想将“昆仑十二金仙”最后一个名额给他自然就没戏了,那么申公豹的机会就来了!申公豹其实完全没必要偷走灵珠,然后又让灵珠成为敖丙,还教敖丙法术,最后执意要杀掉哪吒、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这一切他不做才是最安全的,他做得越多,越容易暴露自己,如果他“幕后黑手”的身份曝光,“昆仑十二金仙”的名额怎么可能还有他的份儿?

此外,申公豹非要让敖丙出手拯救陈塘关这一举动也很迷!他是这么说的——“在天劫降临之日,魔丸会大开杀戒,那就是你拯救陈塘关,名正言顺成为灵珠之时。”但是敖丙的龙角还没炼掉啊,他抛头露面拯救陈塘关,岂不容易暴露身份?而且他一旦暴露,隐藏在他背后的申公豹也容易暴露啊,真不知道申公豹怎么想的!而且敖丙能够成为灵珠,是申公豹偷了灵珠给他的,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想要“名正言顺成为灵珠”这恐怕很难吧!

即便申公豹“让魔丸成为哪吒,让敖丙成为灵珠,教给敖丙仙术,让敖丙成为拯救陈塘关的救世主从而名正言顺成为灵珠,将哪吒、李靖夫妇、太乙真人这四人至于死地”这一系列的阴谋和计划,最终能让他编出一个故事在元始天尊面前圆谎,但整部影片都没有告诉观众申公豹要如何去编这个故事、圆这个谎,才能让自己既得利又不暴露,所以就显得他的一系列做法缺乏足够说服观众的逻辑合理性依据了。

太乙真人收哪吒为徒、传授他仙术这样的剧情设计其实也是比较牵强的!当然,不难理解为何剧情要如此设计,一方面学仙术的情节充满大量的趣味点和笑点,很容易讨好观众,另一方面哪吒此时学会了仙术,也为他在最后的大战中运用各种仙术做了铺垫。但是,太乙真人教哪吒仙术这种行为,缺乏剧情合理性的设计。太乙真人的初衷是这样的——“我已经决定收他为徒,带他修身养性,改掉魔丸恶习,成为一个斩妖除魔的正义之士。”但是实际上呢?片中完全没有展现太乙真人是如何带哪吒“修身养性,改掉魔丸恶习”的,只是一上来就急吼吼地要让哪吒拜他为师,哪吒还各种不愿意,然后又急吼吼地传授哪吒各种仙术,哪吒依旧是各种调皮捣蛋、不听管教、折腾师父。这顺序完全颠倒了啊,应该是先让哪吒“修身养性,改掉魔丸恶习”,然后才能传他仙术啊,本末倒置让他先学仙术,而他的魔性又未曾收敛,怎么可能成为“斩妖除魔的正义之士”呢?大家可以想想《西游记》里菩提老祖是如何对待孙悟空的,一开始根本不教他法术,甚至也不搭理他,而是让孙悟空做了N年杂役,充分磨炼心性之后,最后才在暗中教他“七十二变”的法术。相比之下,太乙真人明知哪吒是魔丸,魔性未除就教他仙术,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除了上述的几个剧情和角色上的大bug之外,《哪吒》里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小bug。首先,那个水妖在跟哪吒和敖丙打斗时,居然认不出龙太子,也让人感觉很迷!如果说一开始敖丙带着面纱,水妖认不出倒也罢了,但后来他的面纱掉落,露出龙角,龙族身份已经显露无余,水妖居然还认不出?这就有点太扯了吧!

其次,后来水妖又被李靖捉回府里,让那两个结界兽看管,这个也根本没有前情铺垫,观众只是看到水妖突然就处于关押状态了,至于是怎么被李靖捉到的,则全无展现!(文/列文)

0 阅读:3

毒舌影评

简介:影视、明星等有趣有料的资讯及评论,毒舌一下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