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娘是罗家的大小姐,身份尊贵,脑子灵光,她嫁给了永平侯徐令宜,做了徐夫人。
但结婚没几年,她和徐令宜就互相看不顺眼,这事让她一直闷闷不乐,心里那个结怎么也打不开。结果,才二十多岁,她就早早地离世了。
罗家的另一位姑娘罗十一娘,结婚那会儿还没到戴笄的年纪,而且她还是庶出的。比起元娘当年,不管是岁数还是地位,她都差了点儿。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十一娘嫁进罗家没多久,就赢得了太夫人和徐令宜的赏识。到后来,徐令宜因为她,甚至都不想要妾室了。
读了原书以后才明白,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就是这三个因素。
【心态不同】
元妹子
元娘是家里的头一个闺女,身份金贵,用的都是家里顶好的学习资源。她天生聪明,啥东西一教就会,跟那些胆小的庶妹们比起来,她举手投足间都像是个大家族里的当家人。也正因如此,她对那个做起事来拖拖拉拉的徐令宜,那是一点也看不上眼。
从罗大太太跟罗振兴聊起徐令宜那态度,你就能琢磨出点味儿来。
那会儿,元娘和罗大太太刚把乔连房的事儿安排妥当,正打算把十一娘许配给徐家。到了晚上,罗大太太心里有话,想找儿子聊聊。
罗振兴心里琢磨,大姐还在呢,妈这就急着想给侯爷找个新媳妇,让十一妹去,这不是胡闹嘛。他这么一想,就直说了出来。结果,罗大太太一听,立马火了,骂他啥也不懂。她说,要是元娘真没了,那这家里的人情冷暖可就变了。侯爷就算心里还惦记着元娘,可日子一长,新人在眼前天天笑,哪还记得旧人啊。这样一来,谆哥在家里的地位可就危险了。
罗振兴替徐令宜辩解,说他不是那种人。罗大太太却不屑地回应:“侯爷是啥样的人?还有谁能比你大姐更心知肚明呢!”
罗大太太提起了那事儿,说徐令宜原先是答应元娘要单独开府过日子的,结果一到太夫人那儿,他就反悔了。
罗振兴可不信那一套,他直接跟母亲说:“记得侯爷平定苗蛮那会儿,苗人表面投降,还送上锦缎美女,想迷惑侯爷。但侯爷厉害着呢,一点没动摇,立马就把苗人头领给宰了,让苗人那些小把戏成了真。这才有了后来七次打仗七次赢,平了苗蛮的功绩……怎么现在又说他‘容易听信别人,碰到事就胆小怕事,犹豫不决’呢?您是不是哪儿听岔了?”
罗大太太直接回击,说那场战役他们财力雄厚,兵力充足,手下还有好多响当当的大将军,都给侯爷当参将或者把总呢。要是这样他还赢不了,那他简直就是个没用的废物!
瞧瞧罗大太太那副瞧不起的模样,很明显元娘在她跟前没少编排徐令宜的不是。
徐令宜出身于高官显贵的家庭,打小就跟着顶尖的老师学习,带兵打仗也是多次建功立业,哪能真像元娘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呢?
按罗振兴心里嘀咕的说法:手下有这么多大名鼎鼎的将军,要让他们乖乖听话,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吧?
元娘可不这么想,这种情绪她直接就在行动上露出来了。徐令宜那可是侯爷啊,哪能受得了这种对待,他对元娘的脸色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关于十一娘这个人,咱们可以这么聊聊。十一娘,真是个特别的名字。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光听这名字,就感觉挺有故事的。说不定,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也可能是个性格爽快的娘子。反正,不管她啥样,十一娘这个名字,已经让人记住了。要是真见了她,咱们可以好好聊聊。问问她为啥叫十一娘,是不是家里排行十一,还是有啥别的讲究。或者,也能听听她自己的故事,看她经历了啥,才成了现在的十一娘。总之,十一娘这个名字,挺有味道的。不管她是个啥样的人,都值得咱们去认识认识。
在书里,十一娘其实是个现代律师,叫默言,她魂穿到了这里。她心里明白自己是啥身份,从不觉得自己有多能耐,更不会小瞧了别人,特别是像徐令宜这种大权在握的大佬。
她进了罗家大门后,头等大事就是想让太夫人和徐令宜高兴。她天天琢磨他们俩的心思,生怕自己做错一点啥。
有了元娘做对比,十一娘显得格外懂事明理。徐令宜也因此对她心生敬意,自然而然地对她态度就好了许多。
【价值观不同】
元妹子
元娘性格要强,凡事都追求顶尖,啥都想拿最好的。
徐家是个老牌的侯府,代代相传,现在家里还出了个皇后,那地位可就噌噌往上涨了。按理说,他们家应该能得到封爵的赏赐,但徐令宜这家伙,生怕皇上多心,愣是主动上书,请求别给封爵了。
元娘对这事儿挺不高兴的。后来,徐令宜把北边的乱子给摆平了,皇上又琢磨着要给他封个爵位。
那时候,徐令宜家里有俩儿子和一个闺女。大儿子是庶出的,叫谕哥,已经上过学,挺聪明的,大家都这么说。二儿子是嫡出的,叫谆哥,是元娘生的。谆哥年纪还小,身体也不太好。所以亲戚们就议论开了,说以后这家里的重担啊,全得靠谕哥来挑。还有些人,为了巴结讨好,竟然跑到秦姨娘那边去了。
元娘见谕哥身为庶出却越来越出色,心里头怕他会抢了嫡子谆哥的风头。没想到,徐令宜又得了个爵位,这样一来,谆哥的位子算是稳住了。元娘一听这消息,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
徐令宜居然没跟她说一声,就直接跟皇上提出了辞呈。她是后来从别人嘴里听说的这事儿,当时一听就气得不轻,直接咳出了血,从那以后,这咳血的毛病就缠上了她。
元娘在内宅管理上确实很厉害,但要说到对皇上心思和朝廷局势的把握,她可比不上经常在皇帝身边办事的徐令宜。
徐令宜心里明白,外戚的势力要是膨胀得太厉害,皇上肯定会起疑心。想想以前那些皇亲贵族,因为权力太大,被皇上猜忌,最后不是削爵就是丢位子,这种风险他可不敢去冒。
十一妹这人挺特别。
十一娘上辈子老跟各种告状的人周旋,把人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她知晓不少历史上皇帝因为大臣权势太大而心生猜疑的故事。
徐令宜头上顶着那么多官职,十一娘心里头其实一直都有点忐忑。后来徐令宜跟她说,想辞掉一个官职,她一听,立马就表示特别支持,还给他举了好些例子,说在家待着有多好多好。
徐令宜瞧着她把事情办得井井有条,而且想法也和自己挺对路,心里头挺乐呵。从那以后,他碰到啥事儿都爱找她一块儿琢磨,夫妻俩你来我往地聊着,话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
【工作完成度不同】
元娘受她娘罗大太太的熏陶,对庶子总是抱着一种养大却不管教好的心态。
十一娘有个庶出的四哥,罗大太太对他读书这事儿不太上心,反而在他院里安排了不少漂亮丫鬟,钱也让他在一定范围内随便花。结果,硬是把罗四少爷惯成了一个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的富家子弟。还没娶妻呢,就让身边一个漂亮丫鬟怀了孕,可惜孩子没保住。后来,罗大太太干脆把那个丫鬟给卖了。
元娘心里也盘算着要对谕哥儿好点,她便指派了自己最信任的陶妈妈去照看谕哥儿。可这招没使上几天,就被太夫人和二夫人给瞧出了端倪。她们可不乐意元娘这么对徐家的小辈动心思。二夫人干脆直接,把谕哥儿接到了自己院里,打算亲自来管教。
这事儿让徐令宜对元娘挺不满的,他觉得她心眼儿太小了,一点都没有侯夫人该有的大气。
而且啊,之前元娘因为粗心大意,害得徐令宜的一个小妾在怀孕五六个月的时候没了,连带孩子也没了,这事儿让徐令宜对她特别不满。
元娘想为谆哥攒点家业,同时也想让自己手头宽松点,就琢磨着和文姨娘的娘家一起做点买卖。她借着徐令宜的名头,就这么两三年的工夫,竟然赚了好几万两银子。
这事儿让侯府的脸面挂不住,徐令宜火冒三丈,就连平时脾气好的太夫人也直摇头,二夫人那个正直清高的性子,更是打心底里瞧不起她,都觉得她光顾着自己小日子,全然不顾侯府这个大家庭。
关于十一娘这个人,我可以这样重新讲述:十一娘,真是个特别的名字。她就像是个普通的姑娘,但又不那么普通。在周围人的眼里,她总是显得有点与众不同。她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做起事来总是那么有主见。不管是面对困难还是挑战,十一娘总能保持冷静,想办法去解决。她的这种坚韧和独立,让很多人都对她刮目相看。当然,十一娘也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故事。她经历过欢笑,也经历过泪水,但无论遇到什么,她都能勇敢地面对。她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充满起伏的电视剧,让人看得津津有味。总的来说,十一娘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她的名字、她的性格、她的故事,都让人难以忘怀。
文姨娘早些时候想和十一娘一起做生意,但十一娘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感觉这事儿可能会给侯府惹上祸端。
十一娘是个好心人,头脑也灵光,她不会对没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动手,她其实是特别喜欢小孩子的。
她上辈子是个专门处理离婚案件的律师,见过不少孩子,所以哄起孩子来特别有一套方法。贞姐和谆哥,一开始对她还挺防备的,但没过多久,也就几个月吧,就真心接受她了。
十一娘是真的为孩子着想。她劝贞姐多跟那些家庭条件差不多、品行又好的小姐们交朋友,并且还主动给她们找机会相处。
她一有空就教贞姐绣花,十一娘的绣花手艺那是一等一的好。等贞姐到了该说亲的时候,她忙前忙后,找徐令宜拿主意,还跟贞姐的亲妈文姨娘一起商量。
商量好后,她就跟男方那边说了个要求:“贞姐得满了十六岁才能嫁人。”毕竟年纪太小了,怀孕容易出问题,思想也不够成熟。
贞姐订婚后,十一娘在管家里头的事儿时,就让贞姐在边上瞧着。时不时,她就会问问贞姐有啥看法,或者给贞姐讲讲为啥这么做某件事。
说到谆哥,他因为是早产儿,身体底子弱,再加上元娘特别宠他,导致他啥都不懂,胆子也特别小。
十一娘跟大哥罗振兴说,想给谆哥找个好老师,慢慢熏陶他,让他潜移默化受到好的影响。
五爷有个私生子,他把孩子托付给了一个赌徒。那赌徒对孩子很不好,经常把孩子打得浑身是伤。孩子才两岁多的时候,徐家的对头就发现了他的踪迹,打算把孩子买走,说是要好好培养,以后用来对付徐家。
徐令宜迅速把孩子找了回来,他担心弟弟和弟媳会因此起争执,便自己揽下了这事儿,承认孩子是自己的。不过,他让孩子跟着十一娘生活,由她来照顾。
看到孩子浑身是伤,还特别警惕,十一娘心里挺不是滋味。她就自己上手照顾这孩子,还教他好多东西。孩子名叫徐嗣诫,等他长大了,比十一娘的亲儿子还要孝顺她。
【写在最后】
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不是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婚姻得咱们好好去琢磨和打理。
十一娘的心态真该让大伙儿学学,她就像是把“侯府夫人”这活儿当成了日常上班,不带啥个人情绪,就是一心一意地把活干好。这样一来,上头的人看她做得好,自然就更器重她,给她的权限和自由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