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80多所独立建制的医药本科院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院校,一是在局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院校。在这80所高校中,西医院校占绝对多数,药科大学只有两三所。
填报高考志愿时如何挑选呢?这有各种办法,参考因素也很多。比如,是不是“双一流”,学科评估结果是A、是B、还是C,是否通过本科教学评估,建校历史有多久,在考生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就业情况如何,等等。
软科又发布了2023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这个排名是按照软科自己的认知作出的评判,也因此众说纷纭。本文梳理了2020至2023年榜单情况,结果发现医科院校前九非常稳定(仅分析西医院校)。不知道考生如何看待。
前三名座次相当稳定。从2020到2023四年间,第一名是北京协和,第二是首都医大,第三是南京医大。北京协和和首都医大具有极大的地域优势,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还有全国最好的医院作为依托,位居前二估计不会超出绝大多数意料。
在第二轮“双一流”遴选之中,首都医大、南京医大、南方医大是热议对象,说明公众的认可程度较高。南京医大以其优势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入选,当之无愧,不过与当时处于防疫紧张时期相关。论整体实力,首都医大和南方医大至少不弱于南京医大。
四五六七同样稳固。包括中国医大、天津医大、南方医大、哈医大。这四校难分伯仲,各有优长。天津医大是“双一流”,中国医大、南方医大具有辉煌的历史,而且一直位居医科院校前列。哈医大是北国老牌医科名校。
南方医大是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1979年即是全国重点大学,不过2004年“军转民”之后有一个适应调整过程。目前拥有4名专职院士,具有基础医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学1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拥有省部共建“器官衰竭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大是唯一以学校名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走完全程且坚持办学的院校,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西医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等学校之一。1940年在延安即定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是学科最为齐全的医科院校。拥有2名院士,具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和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内分泌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7年位居检验医学全国榜首。
哈医大1949年4月由中国医科大学一、二分校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并组建,1958年11月使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名。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点医学院校,现有2名院士,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和5个博士后流动站。
第八第九相对稳定。从榜单看,温州医大一年第八、一年第九,两年位居第十一。重庆医大则是三年位居第十,2023年是第十二,座次也比较稳定。
温州医大与原来的浙江医大同源。1958年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来更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大眼科最为有名。1958年,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成功研制出“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1990年,“对数视力表”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该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重庆医大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组建而成,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大儿科最为有名。是全国两个儿童健康与疾病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另一个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重庆医大也是五大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华东、东北、中南、西南和西北)之一,因此成为全国优质医疗资源输出单位,在在江西省南昌市设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
从四年榜单看,从第十名到二十名之间的医科大学是:河北医大、广州医大(双一流)、大连医大、安徽医大、广西医大、福建医大、山西医大、徐州医大、宁夏医大、新疆医大、西南医大。其中,徐州医大、西南医大坐落于地级市,难能可贵。
网友们,你们对软科排出的榜单有何见解?认可其对医科大学排定的座次吗?欢迎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文未有相关文章的链接,可以拓展阅读。
(本文为原创,“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名称的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最牛”医科高校:19所大学具有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牌医学院更名医科大学:第二次申请公示,定能成功!6所医科大学具有三个共同之处:高考性价比高,值得关注!全国医药高校有多少?各省又是如何分布的?五所“双非”医大如此有实力:拥有1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我们村也可以搞一个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