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机长坠机温都尔汗,10年后终平反,邓公特批:潘景寅是好人

我是居间呀 2025-02-19 13:57:33

1981年12月23日,潘景寅家庭获解放军总政治部正式平反通知。

潘景寅家人手捧珍贵通知书,热泪盈眶。这份通知书距潘景寅牺牲已十年,象征着他们漫长的十年等待终得慰藉。

潘景寅因1967年武汉七二零事件为人所知。当日事态危急,7月20日,毛主席乘飞机离汉,负责驾驶专机的机长为潘景寅。

1957年7月1日,建党36周年,毛主席乘专机赴杭州。虽天气恶劣,空军司令刘亚楼劝改行程,但毛主席坚持。途经泰山时飞机颠簸,降落时雨水淹至半轮,刘亚楼称惊心动魄。

事件后,中央规定毛主席外出不乘飞机。但1967年情况特殊,此规定被打破,毛主席破例乘机。潘景寅被选执飞此次任务,彰显组织高度信任。

除了七二零事件外,还有九一三事件同样重要。

1971年9月13日,潘景寅驾三叉戟号飞机自山海关机场起飞,后于上空盘旋并形成问号轨迹,继而飞向北部边境,最终坠落于温都尔汗。

潘景寅的妻子孙祥凝及子女潘鹏、潘鹭、潘鸶(名均与飞行相关)坚信他不会叛国。他们铭记他离家前的遗言:“我今晚或许能归。”

1971年9月12日,妻子备了两种馅饺子,一种特为潘景寅。未及品尝,潘景寅接临时飞行任务。身为专机师副政委的他习以为常,即刻携旅行袋,内含牙刷、毛巾、拖鞋,出门执行任务。

离行之际,潘景寅因未能品尝饺子而感遗憾,告知家人:“我今晚或许能归。”然而,这一别,他竟再未返回。

潘景寅家属在采访和调查中频提其出门前言,意在证其非“同党”,对飞机越境一无所知。以其身份,对方亦不可能事先告知。

潘景寅家属的陈述获证据支撑,一机场站政委家属恰访其家,证实潘景寅离家前未提他事。鉴于他对家人与祖国的深情,若预知结果,断不会接受此次任务。

潘景寅家境贫寒,幼时失母,视共产党和解放军为母。1946年,17岁的他为地主放牛时,见部队路过,毅然弃鞭从军,成为解放军战士及共产党员。

50年代,潘景寅因身体条件出众入选东北航校,成为第七期飞行员。后经介绍,他与北大护校学生孙祥凝结婚,育有三子,且均以飞鸟命名,彰显其对飞行的挚爱。

潘景寅迅速成长为杰出飞行员,除参与七二零事件外,他还多次为宋庆龄执飞专机,获其高度信赖,条件允许时,宋庆龄总指定他担任机长。

70年代初,巴基斯坦为偿还贷款,将三架英购三叉戟飞机赠予中国。潘景寅带队接收后,完成技术交接、改装及训练,升任专机师副政委。后其中一架在温都尔汗失事。

潘景寅牺牲后,因缺黑匣子等关键证据,案件悬而未决。其家人忍受丧亲之痛,同时协助组织调查,内心凄楚。尽管如此,他们始终坚信父亲清白。

1980年11月15日,小平同志在接受美《科学箴言报》总编厄尔·费尔采访时提及九一三事件及潘景寅,称据其判断,潘是好人,因另一携机密飞苏的飞机飞行员发现问题斗争后迫降却被打死。

邓小平言论经《人民日报》报道后,孙祥凝重燃希望,全家向组织申请平反。经一年调查,1981年潘景寅被定为烈士,家人获补发工资和抚恤金,两女儿得以就业,大女儿因残疾亦获安排。

当时,组织为孙祥凝重新分配了西郊机场的住房,但孙祥凝及其子女均婉拒。那事后,他们不愿再闻飞机轰鸣,因这声音仅唤起他们苦痛的记忆。

2004年8月2日,孙祥凝逝世。子女将其骨灰与父亲遗物中一支钢笔合葬,并一同埋下他们在温度尔汗寻回的、一块属于三叉戟号飞机的融化铝片。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