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名字一个比一个奇葩,“没文化真可怕”

星空影视菌 2025-02-18 11:27:35
前言

大家都知道,当年太平天国起义给整个大清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一开始太平天国打出的旗号是平等,可等它建都之后就能发现,太平天国的封建思想还是非常严重的。

特别是在避讳这事儿上,那真的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太平天国为了避讳,就给各省改名字。现在来看,他们改的那些名字有点好笑。

一、开始制定

1851年初太平天国运动就爆发了,这一下整个大清都开始人心惶惶的。起义嘛,肯定得有个口号,还得有个能站得住脚的思想。最开始的时候,洪秀全借助上帝弄出了个天下平等的口号。

太平天国刚兴起的时候,那可实实在在是个反封建的运动。可是,打了几次大胜仗,定都南京之后,就全变味了。它根本就没做到之前说的人人平等,还把流传了上千年的避讳制度又给搞起来了。

刚起义那会其实也有避讳这回事儿,不过基本上都是宗教方面的避讳。等建都之后,避讳制度就变得严格起来了。太平天国把避讳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它的避讳又多又广,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厉害。

这事儿和洪秀全起事时所依靠的上帝教有很大关系。所以像“上帝”“圣”“皇”这些字眼都得避讳,避讳的类型大致有宗教避讳、封建避讳、迷信避讳、恶意避讳这四种。

二、更改地名

正式定都以后,大家就开始改名字。就像前面说的,以前也不是没有避讳这回事儿,只是当时都在打仗,没那闲工夫。

但是定都这件事对太平天国的众人来说,那就意味着安定下来了。这其中最关键的当然是定都的城市了。得说一下,把南京改名叫“天京”,这其实是有好处的,而且“天京”这个名字很有内涵,跟后来的那些地名比起来,那可是强太多了。

在历史上,“京”这个字,一直都是用来代表王朝首都的。以前,大家老是爱把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叫做“京城”,就是这个原因。

按照惯例,不管首都本来叫啥名儿,在它做首都的时候都能以某某京来称呼。大家都知道西安当过十三朝的首都,在中国历史上连着好几个朝代都把西安当作首都。所以,西安还有个特别的叫法,就是“西京”。

同样的道理,经济重心往南移的时候,宋朝把开封当作首都,于是开封还有个名字叫“东京”,这和西安被叫做“西京”是相互呼应的。

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之后,就把南京改名叫“天京”了,这事儿是有说法的。太平天国是个有宗教信仰的组织,对“天”和“圣”这俩字那是相当推崇。商量之后,就把南京改成“天京”。

别的都先不说,光看这个名字,拿来做王朝首都的名字是挺合适的。不过,也就只有一个城市改这个名还能让人觉得勉强行吧。再看看其他城市改名的情况哟。

封建王朝里,得避讳帝王的名字,这事儿也没啥,毕竟大多就用在老百姓日常说话的时候。可太平天国觉得这样还不行。

洪秀全总共封了五个王爷,再加上他自己,这不就正好六个人了嘛。都当上王了,那可就是最尊贵的,所以,他的名字可得避讳。

可他们把避讳弄成省份名称的避讳了,先说说南王冯云山吧。他们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所以名字大多很普通,也没什么特殊的讲究。

那时候,老百姓起名字可不能带“云”和“山”这俩字。这还不算完,就连省份名里也不许带这俩字。实际上,好多省份名字里都有“云”或者“山”的,像山东、山西、云南就是这样。

不让带就改名字呗。没过多久,冯云山就下命令了,把山东、山西的“山”字改成同音不同字的“珊”,“云”字也改成带草字头的“芸”。

眼瞅着冯云山都改了,其他王爷也跟着动起来了。萧朝贵这边,开始对贵州下手了。说实在的,在这些王爷里,他还算不错的,毕竟需要避讳的省份没多少。

萧朝贵学冯云山用同音字的法子,把贵州改成了桂州。太平天国的老家在广西,广西还有个别名儿叫“桂”。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也为了表明广西对他们特别重要,就把广西改成“桂福省”了,这多简单直接。

天津也没能逃过被他们乱改的命运,被改名叫“罪隶省”了。天津以前一直都叫“直隶”,就在皇城边上,天子脚下,那可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

要是这些都还有理可讲的话,黑龙江可就很让人捉摸不透了。东北那可是大清的老家,东三省在满人心目中的情感那可不一样。黑龙江,名字的意思就是江水黑得像一条黑龙似的。可他们觉得这个“黑”字不好,就把黑龙江改成“乌龙江”了。

三、最终消亡

这里得提一下,太平天国最开始那些避讳的词语,那普及速度可快了。这么说吧,从开始推行避讳到真正实行,没多长时间就搞定了。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太平天国众人的思想。他们刚开始起义的时候,靠的就是上帝和宗教信仰。那些士兵还有将领,都受过宗教信仰的影响,所以推行一些宗教信仰里需要避讳的词语时,很快就能被接受。

还有一个原因,定都之后就推出了一系列避讳词语相关的政策,还下令让所有官员都得牢牢记住,要是有违反的人,那可就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太平天国内的官员们,在广泛宣传和严酷刑罚的作用下,很快就知晓并熟悉了避讳词语。不过,这避讳词语虽说推广得快,可消亡得也快,就跟大清的满语一个样。

这其实是必然的。你想,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太平天国存在的时间不长,还没长到能让这种避讳变成一种习惯流传下去。

其次,就像前面说的,他是靠洗脑式的宣传和严酷的刑罚来推广的。可是从古到今,有哪一种语言是靠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

它不符合语言流传的自然规律,所以很快消亡那是必然的事儿。

结语

其实从这儿就能瞧出太平天国失败的缘由。他们定都南京之后,心里想的根本不是去扩大战果,不是想着怎么攻打大清以获取最终的胜利,而是把重点都搁在这种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上了。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背离了最初的出发点。想当年,为啥那么多人响应他?就是因为他宣称要推翻封建制度。可到最后,太平天国又变回封建那一套了,开始称帝,还划分出三六九等……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