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逃出生天的乌军竟然十不存二,而被俄军抓获的乌军战俘,面对审问都认准一种武器最可怕。
近日,一位乌克兰军官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战斗中损失惨重。10个旅中仅有2个能够整建制撤回乌克兰境内,其余部队则被打成了溃军,连像样的撤退行动都组织不起来,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撤离。

【乌军军官称乌军在库尔斯克十不存二】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能找到自行车,但更多人还是只能步行撤离。而这给了俄军肆意攻击乌军的机会,以至于乌军到现在都没有统计出较为准确的损失数字。
与此同时有消息显示,俄军正在俘虏的乌军中开展一轮“民意调查”,统计在这些乌军眼中,俄军的哪种装备最可怕,哪种战术最令他们感到担忧。

【在库尔斯克被摧毁的乌军卡车】
虽然说这种调查难以避免“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即那些真正高杀伤效率的武器和战术,可能不会留下太多乌军俘虏给俄军打“好评”。但有数据总比有数据强,最起码这能让俄军和外界知道,被俘虏的乌军战俘最怕的是什么,以及俄军是怎么在库尔斯克把乌军打到十不存二的。
从俄方公开的调查结果来看,俄罗斯空天军的航空炸弹可以算是一个“大杀器”。因为乌军俘虏普遍表示他们不怕空天军的轰炸,称前线乌军早就习惯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部署在房屋、公寓和掩体之间。
那些无法化整为零的单位,如野战医院、指挥设施等,则会被设立在大型建筑的地下室和防空洞中。

【俄军的FAB-500 UMPK卫星制导滑翔炸弹】
此时,由于乌军的部署过于分散,具体到每个房屋、阵地上可能只有个位数士兵。所以俄军在进攻时也不会为了杀死几名乌军就浪费一颗航空炸弹,呼叫空天军增援的概率大幅降低。
与之相对的,俄军虽然不会在指挥部之类高价值目标上浪费弹药。但因为设施主体集中在地下室、防空洞内,轰炸能够造成的损失也比较有限。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毕竟空天军使用的主力弹药,是500公斤的FAB-500 UMPK卫星制导滑翔炸弹。数量多,威力大,经常被俄军用于在进攻时“拔点”。为了杀死个位数乌军而调动空天军轰炸,对于现阶段的俄军来说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以前线房屋、公寓的防护水平,这一发炸弹下去,也就不会有幸存者讲述俄军的炸弹有多可怕了。

【俄军的FAB-3000 UMPK卫星制导滑翔炸弹】
为了对付乌军的防空洞和地下室,俄军还装备了FAB-3000这种战斗部1.5吨重的大杀器,并且拥有云爆弹型号。后者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足以穿透建筑外墙杀伤内部人员,同样留不下多少“好评”。
此外,回顾俄军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就不难发现,俄军也在不断适应这场战争,迭代战术和打法。空天军使用UMPK卫星制导滑翔炸弹已经2年多了,如果空天军真的像乌军战俘所说,没有吓到他们的话,俄军不可能到现在都没修改战术。
相比于空天军的“高效”,俄军的曲射火炮则呈现出一种落寞态势。许多乌军战俘表示俄军的迫击炮和榴弹炮存在精度差、威力小的问题,只要做好防范,就不是什么大事。

【俄军的120毫米迫击炮】
这倒不是“幸存者偏差”,因为俄方披露的战场视频也显示,俄军炮兵目前主要承担封锁战场、阻止乌军进攻的职能。在进攻作战,特别是在巷战中反倒没什么亮眼表现。
一来,相比于装药量上百公斤的航空炸弹,装药只有几公斤的122毫米或者152毫米炮弹确实有些威力不足,混凝土房屋就能阻挡炮弹破片和冲击波。
二来,俄军没有普及精确制导炮弹,炮兵对点目标的命中率非常堪忧。数量不多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一般都留给乌军火炮这种高价目标,大头兵们确实“无福享受”。
乌军俘虏普遍更害怕俄军的坦克,虽然坦克炮的威力不一定比榴弹炮、迫击炮高,但它们的抵近直射往往更精准。在巷战中,坦克的炮弹常常钻进窗户,杀伤室内的乌军。

【俄军坦克攻击公寓楼中的乌军】
当然了,要是乌军最怕的是什么,当属俄军装备的各种型号无人机。论精度,这些无人机同样可以在飞跃几公里乃至十几公里后,精准钻进乌军工事爆炸。论威力,也足以毁伤坦克装甲车辆。
最关键的是,俄军的无人机太多了,多到前线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无人机处于活跃状态。
空天军的飞机有空窗期,俄军炮兵、坦克兵也有任务辖区的限制,不能乱动。只要乌军肯用心,总能找到方式规避这些火力。无人机那是真的无处不在,超过70%的乌军伤兵是被无人机杀伤的。
这一点在库尔斯克战斗中也有体现,当时由于乌军已经开始组织撤退行动,而俄军的反攻部队还没完成集结,难以投入足够兵力进行追击。负责承担截断乌军撤退道路的,就是俄军的无人机部队。
大量FPV无人机在公路附近伏击,愣是打出了一条“死亡公路”。

【普京过问俄罗斯的无人机产业】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俄罗斯最近半年一直强调要增加无人机的产能,相关问题甚至得到了普京的亲自过问。
因为俄乌冲突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无人机战争。谁能掌握无人机优势,谁就掌握战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