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号航母顽疾缠身,福建舰成全球最强航母

我是空天龙传人 2025-02-11 05:00:37

戍天九思原创第865期

据2月5日美国“动力”网站报道,美国海军关于“福特”号报告中明确列出了该航母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电磁弹射/拦阻降落系统可靠性依然不佳、弹药升降系统运行速度偏慢、舰上人员超载严重和双波段雷达难以保证正常运转。

美国“福特”号航母服役8年来一直受核心装备故障困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福建舰”则在多项关键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从而成为全球航母中的佼佼者。

一、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四大顽疾

尽管“福特”号航母已服役8年,但其顽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突出的有四大顽疾:

一是双波段雷达即将被放弃。美国海军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制双波段雷达,“福特”号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配备了S波段(SPY-4)和X波段(AN/SPY-3)双波段雷达系统,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信号以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双波段雷达曾被吹上了天。而美国海军另外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配备的双波段雷达不过是“福特”级航母双波段雷达的缩水简配版。

但是,双波段雷达电磁兼容问题成了美军过不去的坎。“动力”网站称,在2023财年“复合训练单元演习”期间,“福特”号航母的双波段雷达可用性下降,无法满足对雷达覆盖的持续需求并在作战期间观察到间歇性故障。因此,美国海军因为建造和维护费用问题,不仅准备取消为后续“福特”级航母配备双波段雷达,而且还计划拆掉“福特”号航母已经安装的双波段雷达,改用新一代宙斯盾系统的AN/SPY-6相控阵雷达改进版本。后者虽属性能先进的S波段雷达,但无法与双波段雷达相提并论。

二是电磁弹射器故障率高。根据美国海军报告,该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的设计指标是故障率为1/4166,也就是平均使用4166次发生一次故障。但是,在2017年服役之初,其故障率高达1/181,按照美国航母战时保持约200架次高频率弹射飞机的用法,它的4条电磁弹射器平均每天都要都发生一次故障,根本就不具备实战价值。几经改进后,2023年其故障率降低到约1/400,但距离实战仍相差甚远。

2024年1月,“福特”号完成了首次战备巡逻,根据美国海军的官方数据,它在260天的部署期内实现了舰载机飞行架次为10396次,飞行时间超过17000小时,平均每天起降次数43架次,但是相比采用蒸汽弹射器的“尼米兹”级航母仍明显偏少,只能说勉强可用。

“动力”网站报道称,虽然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尚可”,但对外部支持的依赖是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舰员需要依靠舰上的技术支持来纠正硬件和软件的故障。”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故障很难靠航母上保障人员自己解决,而是需要工厂提供技术支持。美国海军报告中承认,尽管在部署期间,“福特”号保持了“足以满足战斗指挥官作战任务”的舰载机出动效率。但在航母资格认证演习中,“福特”舰的出动架次没有达到要求。

三是拦阻降落系统麻烦不断。早期测试中,拦阻降落系统平均每20次拦阻就会出现1次故障,导致舰载机需转用备用机场。通过持续迭代改进,2023年故障率降至1/400次,但是离目标1/1600次仍有较大差距,飞行员在降落时面临更高风险。据说美国海军甚至考虑为“福特”号安装第四条拦阻索!可笑的是,该报告承认:“第四条拦阻索可以提高舰载机降落时的可靠性问题,但目前的配置不支持这些功能。”

四是舰载后勤与人员配置缺陷。航母床位不足(缺少159张床位)、武器升降机效率较低,以及电力供应紧张(总发电量192兆瓦仍显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作战灵活性。后续舰如“企业”号(CVN-80)的交付已推迟至2029年,供应链问题加剧了舰队更新压力。

二、中国“福建舰”的技术突破与优势

航母作战性能主要取决于舰载机数量和质量、舰载雷达和预警机性能、舰队反导反潜反舰和电子战能力。

一是先进成熟的双波段雷达。中国福建舰同样配备了双波段雷达,与经历坎坷的美国福特号双波段雷达截然不同,福建舰双波段雷达此前已经在055大驱上得到充分验证。考虑到055型大驱近年广泛参与远洋训练、外交出访和航母编队护航等各种任务,并获得各界的广泛赞誉,说明福建舰配备的双波段雷达是好用管用的。下一步,当美国唯一配备完整版双波段雷达的“福特”号航母被迫放弃之后,中国福建舰将是在相关领域成为全球最强配置的超级航母。

二是电磁弹射技术遥遥领先。福建舰采用中压直流技术路线,通过超级电容储能,解决了交流电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和维护难题。其弹射器可灵活适配不同机型(歼-35、空警-600和无人机),且能量利用效率更高,可靠性显著优于福特级航母。

三是舰载机测试进展顺利。福建舰已完成6轮海试,飞行甲板上的密集轮胎印和阻拦索痕迹表明其已进行高强度舰载机着舰测试。尽管电磁弹射放飞测试尚未公开,但分析认为其进度已接近实战部署阶段。

三是系统设计优势明显。福建舰满载排水量约8.2万—9万吨,接近美国核动力航母水平。其320米长的甲板、3条电磁弹射器及70架舰载机的搭载能力(包括歼-15T、歼-35及无人机),显著提升了火力密度和任务多样性。

四是防御与智能化系统。配备先进的近防炮、电磁拦阻装置和智能化甲板管理系统,福建舰在防御拦截、舰载机调度效率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模块化防空系统进一步增强了编队综合防护能力。

三、中美航母技术路线对比与战略影响

“福特”号航母技术困境暴露了美国在装备研发中的系统性挑战,福建舰的快速成熟则凸显了中国在航母技术上的全面突破。随着福建舰的服役,中国海军将首次在电磁弹射、舰载机适配等关键领域实现对美国的部分超越,标志着全球海军力量对比的潜在转变。

一是技术选择差异。美国因早期锁定交流电技术路线和飞轮储能,导致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差且难以升级。中国则通过直流电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系统更简化且维护成本低。

二是工业体系支撑。中国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科研实力加速了技术成熟,而美国造船业供应链问题拖延了后续舰的建造进度。

三是未来海权格局。福建舰的服役将显著增强中国远洋作战能力,而福特级航母的持续故障将削弱美国航母舰队的全球威慑力,尤其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中影响深远。

0 阅读:7

我是空天龙传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