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男篮主帅郭士强的选人决策,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他弃用了辽宁男篮的两位球员——付豪和王岚钦,并且没有选择场均得分高达16分的悍将——李弘权,而是重用了场均得分,较低的朱俊龙和杜润旺。这一决策,让许多球迷和媒体都感到不解,难道仅凭大赛经验,就可以完全忽略球员在场上的实际表现吗?
郭士强对付豪和王岚钦的弃用,自有他的考量。付豪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在三分球和背打技术上,还存在短板,且在抢板和策应方面,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在现代篮球比赛中,三分球和背打技术越来越重要,付豪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得他难以符合郭士强心目中的战术体系。而王岚钦的防守能力不强,在面对高大的对手时,可能无法胜任防守端的任务,因此也没有获得上场机会。
然而,对于李弘权的弃用则更加让人费解。李弘权在CBA赛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得分能力,他的场均得分高达16分,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展现出了全方位的影响力。他的投篮稳定性、坚韧精神,和技术天赋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在某些比赛中他的表现,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一些国字号球员。然而,尽管有着如此出色的表现,李弘权却依然未能入选郭士强的阵容。
相比之下,朱俊龙和杜润旺的场均得分,分别为5.9分和7.6分,他们的得分能力显然不如李弘权。但是,郭士强可能更看重他们在场上的其他贡献,比如防守、篮板球,以及战术执行力等方面。朱俊龙和杜润旺可能在这些方面,更加符合郭士强的战术需求。
然而,仅仅因为大赛经验,就放弃场均得分更高的李弘权,这一决策无疑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篮球比赛不仅仅是大赛经验的比拼,更是球员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综合体现。李弘权在场上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具备成为球队核心球员的潜力,他的得分能力和战术执行力,都是球队不可或缺的。放弃李弘权,或者真的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
无论弃用谁都避免不了争议,为什么去纠结?若在意这些工作还怎样开展?到底听哪个意见?